周作人非常重视读书,喜欢读书,提倡读书,他在《灯下读书论》一文开头所做的打油诗,其辞曰:
饮酒损神茶损气,读书应是最相宜,
圣贤已死言空在,手把遗编未忍披。
未必花钱逾黑饭,依然有味是青灯,
偶逢一册长恩阁,把卷沉吟过二更。
这首打油诗表达了周作人对书爱不释手的心情。我们只要读一读钟叔河主编的《知堂书话》,从中了解到周作人读书和书评的涉猎面极广。按照周作人自己所说,“不问古今中外,我只喜欢兼具健全的物理与深厚的人情之思想,混和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之文章,理想固难达到,少少具体者也还不肯轻易放过”。
关于周作人的读书和他的书评,本可以写许多的文字。限于篇幅,我只能概括地说说周作人关于读书的三个想法。
一是为什么要读书?他认为读书可以让人获得真知灼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他说:
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如《四时读书乐》所广说,读书之乐乐陶陶,至今暗诵起几句来,也还觉得有意思。此外的一派是说读书有利益,如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升官发财主义的代表,便是唐朝做《原道》的韩文公教训儿子,也说的这一派的话,在世间势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所谈的对于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就加增忧伤。”这所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周作人《灯下读书论》)
有人视读书为“乐趣”,有人将“利益”视为读书的关键功能,周作人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也就是借助读书以保持内心世界的安宁,不断超越自我、塑造人格、修养德性、安身立命,便是修身立己的表征。《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即为自己而读书,不为功利所驱,而纯粹出于自觉。
二是怎样读书、读好书?周作人特别强调读书的方法:要有选择性地读书,选择优秀的书籍和作者。在他看来,各类书籍汗牛充栋良莠难辨。早在1914年,他在《绍兴教育杂志》1期,署名启明发表《读书论》就写道:
文字之域,芜杂不异人间。人若涉足尘世,当见顽愚群众,到处麇集,挠害万物,如夏日青蝇。唯恶书亦然,其在著作林中,若田有蔓草,夺良苗之膏泽而阻其长。是复垄断天下人之财货光阴精神知力,悉聚于己,使无暇以及他书。故庸劣之书,非特无用,且为大害。
读书,必须读好书,甚至不能被某些作者的名声所误导。所以,不读“恶书”是周作人使用的排除法,确保在“读不胜读,亦读无可读”的书中选择佳作。他在《垃圾书》一文就明确了抵制垃圾书的方法。摒弃“恶书”之后,就要选择多读“善书”了。朱光潜说得好:“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真正值得读的书”即为“善书”或经典,是文化浓缩之精华。那么如何选择?最好直接选择阅读大师的作品!面对众多的书籍,还要有自己的判断,切忌人云亦云。周作人提倡读书需要精力和耐心,不能浅尝辄止或者随随便便地读几页就算了,应该全神贯注地读完一本书,理解其中的深层次意义,这样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庸劣之书”。
三是应该读些什么书呢?周作人在《女子与读书》说:
关于所读书籍的种类,最好还是多取硬性的书物。哲学,心理学,历史,动植物学,这些书可以补这方面所缺的智识,养成细密的观察与精确的判断力,……
我劝大家读硬性的书,不大劝人读软性的文学书的缘故,便是因为先从文学读起,则硬性的书便将觉得难读,不大喜欢,不容易理解了。假如一面读着可以磨炼理性,养成深锐的判断力的书籍,再去读软性的文学书,就会觉得普通甜俗的小说有点儿无聊,读不下去了,因此对于有高尚趣味的文学书加以注意,自能养成温雅的情绪。
周作人并非排斥文学小说,他在给青年开出的十本必读书,就有五本纯小说:“(1)《诗经》(2)《史记》(3)《西游记》(4)汉译《旧约》(文学部分)(5)严译《社会通诠》(6)威斯德玛克《道德观念之起原与发达》(7)凯本德《爱的成年》(8)色耳凡德思《吉诃德先生》(9)斯威夫德《格里佛旅行记》(10)法兰西《伊壁鸠鲁的园》。”(《知堂书话》)不过,他所说的“硬性的书”不包括文学书籍。
在周作人推荐的哲学,心理学,历史,动植物学这些“硬性的书物”中,更加提倡多读历史书籍。他在《闭户读书论》一文中说过,为什么要读史书呢?一方面“史书有如医案,历历记着证候与结果,我们看了未必找得出方剂,可以去病除根,但至少总可以自肃自戒,不要犯这种的病,再好一点或者可以从这里看出些卫生保健的方法来也说不定。”(《灯下读书论》)另一方面,读历史可以纠正人们的一些错误观念或日常的误解。他举例说道:
中国人心中有两个圣贤英雄,曰关羽岳飞,有两个奸臣恶人,日曹操秦桧。这是从那里来的?大家知道这出于两部书,一曰“三国演义",一曰“说岳全传",其支流则有说书与演戏,使之渐益普及与深入。士大夫如读宋朝史书以至野史杂记,有感于靖康之际,慷慨奋发,痛三字狱之冤,大骂秦桧,此犹是人情之常,若阅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乃极致倾倒,则为无理矣。(周作人《论小说教育》)
在周作人看来,就是因为人们轻信小说,才会称关羽为伏魔大帝,把各类神怪之说当做有益的教诲多,士子供关帝像诵《明圣经》,而老百姓乃练拳舞刀,自我感觉是关圣附身。只有读史才能追本溯源,纠正观念。
可以说,周作人对读书有诸多的议论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当然,周作人也很谦虚,他在《夜读抄》小引中说:“我时时自己发生疑问,像我这样的够得上说是读书人么?这恐怕有点难说罢。从狭义上说,读书人应当就是学者,那我当然不是。若从广义上说来,凡是拿着一本书在读,与那不读的比较,也就是读书人了,那么,或者我也可以说有时候是在读书。”相比较,我自己远远算不得读书人。
参考文献:
钟叔河/周作人.《知堂书话》
周作人.《苦口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