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谈鲁迅》(二)

鲁迅喜欢苏联的果戈里。晚年很费力气,把果戈里的《死魂灵》翻译出来。

鲁迅喜欢波兰的显克微支。

鲁迅喜欢日本的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鲁迅喜欢史部的野史和子部的杂家。

鲁迅生存的时期,国内有保存国粹的口号,最明显的是刘师培、黄侃的“国故”和吴宓、胡先骕的“学衡”两次运动,那是复古派所发动的,借了这个名称来维持旧礼教和古文。

鲁迅读书从经书起头,于四书之外又读了八部经(诗、书、易、礼记、春秋左传、尔雅、周礼、仪礼)。正史方面有一部明刊十八史,以备查考,也不曾好好读过。他小时候读过《古文析义》,当然也读《东莱博议》,但他与八大家无缘,“桐城派”自然更不必说了。《诗经》是硬读的,因此难以发生兴趣。韵文方面他所喜爱的有一部《楚辞》,此后是陶渊明,唐朝有李长吉,温飞卿和李义山,大家如唐之李杜,宋之苏黄,却并不看重,只有一部《剑南诗稿》,那大抵还是因为同乡的关系也未可知。文章方面,他喜欢一部《古文苑》。他爱六朝文胜于秦汉文。纯粹的六朝文他有一部两册的《六朝文絜》。他对于唐宋文一向看不起,可是很喜欢那一代的杂著,小时候受《唐代丛书》的影响,后来转《太平广记》,发心辑录唐以前的古小说,成为《钓沉》巨著,又集唐代传奇文。这一方面的努力即是研究小说史的准备。

鲁迅读古书还有另一方面就是看佛经。

鲁迅重视严几道(严复)。自《天演论》后凡严复所译书皆搜购读。

鲁迅在日本又受梁启超之影响。《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均购读,并寄周作人。

对鲁迅有很大影响的第三个人,则林琴南(林纾)。喜欢读林译外著《茶花女遗事》等。

鲁迅又喜雨果。

鲁迅又喜儒勒凡尔纳。

鲁迅哀范爱农诗。

鲁迅有胃病。常备咳嗽药。

鲁迅南京同舍有芮石臣(原名芮体乾,毕业后改姓名为顾琅)与张协和(名邦华)。后日本留学,三人外加了伍仲文(名崇学)。张协和一直与鲁迅同学并同事。张解放后,住北京西城松鹤巷二十六号。

鲁迅在日本穿和服和木屐。

鲁迅最爱吃糖。在南京。常到下关“办馆”花两三角钱买一瓶摩尔登糖来吃。

鲁迅酒量不大,可是喜欢喝几杯。

鲁迅在日本,习惯席地而坐。

鲁迅佩服拜伦。

鲁迅爱喝茶,随时要喝,要用开水。所以他的房间,即使三伏天,也要火炉。

鲁迅喜欢易卜生的著作。

鲁迅上爱给人起外号。邵明之在北海道留学,面大多须,绰号曰“熊”,当面称之曰熊兄。

陶焕卿连络会觉,运动起事,太炎戏称为“焕强盗”“焕皇帝”,因袭称之为焕皇帝。

蒋抑卮曰“拨伊铜钿”,吴一斋曰“火腿”,都有本事。

钱德潜(钱玄同)与太炎谈论,两手挥动,坐席前移,故曰“爬来爬去”。

杭州章君,诨名“恋歌”。

鲁迅同学顾琅在学堂时名芮体乾,改读字音称之曰“芮体干”。

有同乡候补人员往见,欲表敬意,说自己是后辈,却自称小辈,大受鲁迅的训斥,以后且称此公曰“小辈”。

鲁迅学了德文,对德国文学没什么兴趣。只有一部海涅的诗集。还有一册《查拉图斯忒拉如是说》。

同乡先辈夏穗卿,清末著有《中国古代史》,在教育部任社会教育司长,是鲁迅的上司,也是他所佩服的前辈之一。(此人同时也是梁启超的好友)

鲁迅一九O三年秋回家,在上海买了一条假辫。戴了两回。因于前一年在日本已剪去辫子。

黄伞格,专门拍马屁的书启。有秋水轩的韩鄂不编《胭脂牡丹尺牍》,有范啸风的一册《代作书启稿》内有黄伞格文。

八股文选本《八铭塾钞》。搜集历代八股范文。

《艺苑捃华》、《龙威秘书》。

《会稽郡故书杂集》为鲁迅所辑,署名“会稽周作人记”。

鲁迅在学问艺术上的工作可以分为两部分,甲为搜集辑录校勘研究,乙为创作。今略举如下:

甲部

一,《会计郡故书杂集》

二,谢承《后汉书》(未刊)

三,《古小说钩沉》(未刊)

四,《小说旧闻钞》

五,《唐宋传奇集》

六,《中国小说史》

七,《嵇康集》(未刊)

八,《岭表录异》(未刊)

九,汉画石刻(未完成)

乙部

一,小说:《呐喊》《彷徨》

二,散文:《朝花夕拾》等。

一九O八年从太炎先生讲学,来者有季黻,钱均甫(家治)、朱逷生(希祖)、钱德潜(夏,今改名玄同)、朱逢仙(宗莱)、龚未生(宝铨),共八人,每星期日至小石川的《民报》社,听讲《说文解字》。

梁任公所编刊的《新小说》、《清议报》与《新民丛报》读过很受影响。梁任公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也深受影响。

林琴南的译著,很爱读。

法国福楼拜、莫泊桑、左拉。

鲁迅最喜欢的是安特莱夫。又甚喜科洛连珂。

伽尔洵、莱蒙托夫、契诃夫、显克微支。

纳卢陀、扶尔赫列支奇、丕佛林多、斐多飞、拜伦、尼采。

一九O七年,鲁迅共学俄文者有季黻、陈子英(濬,因徐锡麟案避难来东京)、陶望潮(铸,后以字行,曰冶公)、汪公权(刘胜叔的亲属?后以侦探嫌疑,被同盟会人暗杀于上海),共六人,教师名孔特夫人,居于神田,盖以革命逃至日本者。未几,子英先退,独自从师学,望潮因将往长崎从俄人学造炸弹亦去,四人暂时支撑,卒因财力不继而散。


「我曾说过,豫才早年的事情大约我要知道的顶多,晚往的事在上海的我的兄弟懂得顶清楚,所以关于晚年的事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那不知为不知也。」

以上这一段周作人的原话,说的是在八道湾因羽太信子而分家的事,自后周作人与鲁迅形同路人,不相来往。

然周作文这些评论都挺公道。不牵入情感。


全文完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869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716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223评论 0 35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47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089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39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516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410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920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52评论 3 3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79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68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522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70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86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87评论 3 37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62评论 2 35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先生,原名周樟寿。其祖父介孚公得家人报喜时正接待张之洞or张之万,故小名定为阿张,取“张”同音字“樟”为名,“...
    曹石山人阅读 1,655评论 4 6
  • 1.不要说一些大话 空话,要实际一些 要具体一些 2.了解一下,听众想听什么。站在这个立场分析一下;你的目的又是什么!
    后知后觉的持续努力阅读 190评论 0 0
  • 字符串搜索的操作是比较+移步(shift),如何高效的移步成为了这个算法的关键所在最坏的移步就是一次移一步,即暴力...
    璿姐的劢爸阅读 64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