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从政治高度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局出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各领域,以办实事为政绩标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之炬,在服务基层民众中铸就“为民心”。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幸福是党的奋斗目标,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度敏感,主动倾听群众的声音,关注群众的感受。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行动为人民谋幸福。
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担当之炬,在推动民生发展中扛起“硬担子”。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强烈的担当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谋划各类民生项目,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发展成果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用无比坚定的信念和扎实务实的作风,在推动民生发展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勇于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的重任,敢于直面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的内涵。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担当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推动民生发展的画卷上书写壮丽篇章,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奋斗。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之炬,在践行造福人民中树立“好政绩”。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在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定如磐。广大党员干部需时刻将人民置于心中的至高位置,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无私地奉献自我,埋头苦干,全力创造出能够经受实践、人民与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业绩。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