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错,全家一起去公园玩儿。女儿心心念念要去个有游乐场的公园,于是我选择了温榆河公园,网上说这里有孩子玩儿的地方。可等到了地方才发现,过往的游客都拿着帐篷,似乎这里是个露营的地方。于是我们也拿起后备箱的帐篷,找了个地方扎起帐篷。女儿这下不乐意了,说自己不开心,这里啥也没有,就开始赌气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开始发脾气。而我觉的这里也还不错,蓝天白云的,躺在草地上看看蓝天绿树,吹吹春天的暖风,亲近一下大自然,感觉挺好的。女儿的发脾气打乱了这本该有的和谐,打乱了这本该惬意的假期。我告诉她如果每次出来玩儿都觉得不开心,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得自己去发现美好的事物,这里有花、有草、有树的,别的小朋友都玩儿的很开心,你也应该去发现一些好玩儿的东西,你得学会主动调节自己才行。我的说辞女儿显然不买账,说就是没好玩儿的,就是不开心。她的态度和表现,还是让我微微有些生气。
我坐在垫子上看着蓝天,想起一句话,就是自己眼中的别人才是自己,回到生气的女儿身上,难道自己就是女儿这个样子吗,难道女儿就是自己吗?
首先我想到自己小时候,如果只是去看风景,也会觉得无趣。像她这么大的时候,我也只是喜欢有玩具、有游乐设施、或者有小朋友一起玩儿。我对女儿的说教,有一个潜在的希望,就是女儿能立刻格局顿开,把无趣的生活迅速认为成有乐趣,这个认识别说女儿了,自己现在都做不到。自己内心认为女儿的境界不够、认知不够,其实就是自己的格局、认知不够,认为女儿需要提升,其实是自己需要提升。自己在意女儿的所谓格局不高,就是自己的格局不高。格局高的人会和一个小孩子去计较格局的事情吗?格局高的人会为了小孩子的格局还有些生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二个就是关于女儿生气的问题。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女儿生气的第一个原因是想玩游乐场,并且认为跟我说好了我就会给她找个游乐场,可到了地方却发现并没有。如果换成自己,别人答应自己的事情,临时又变卦了,自己一定会比女儿更生气的;女儿生气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午本来很饿了,可我订的饭菜竟然都是辣的,没有她能吃的,所以她不开心。这个情况如果放到自己身上,也一样,自己会觉得别人是故意的,明明我不吃辣的,还非得订辣的,估计自己能气死,相比女儿的反抗其实并不激烈。而过分的反而是自己,女儿明明受了自己的委屈,我还要求人家听话懂事。今天如果不是从这个角度去发现和反思,我还没发现这个问题,还觉得自己通情达理,觉得女儿刁蛮任性,觉得自己一直在包容她,却不知是女儿在容忍我呢。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能看到什么,他能看到的最直接的,就是身边的人,所以看到的别人的状态就是自己的状态。再遇到什么让自己不满意甚至愤怒的事情,想想是不是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对别人、对事情的认知,向内求,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