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三十卦:离---内柔外刚的故事
离上离下。“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六二:黄离,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基本定义和术语:各爻的顺序为从下到上:初,二,三,四,五,上;九是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位置也分阴阳,二、四为阴,三、五为阳;初和四,二和五,三和上,有阴阳相配问题。
这又是一个重卦,上下都是离,离是附着的意思,又是光明的意思,宇宙间最光明的就是太阳。看卦体,上下都是阴爻占据中心,而阴爻占据中心容易被以为是不正,所是守正就显得特别重要,守正才可以亨通(利贞,亨)。
另外离卦阳在外,阴在内,是内柔外刚,就像牛一样,而以阴柔为中心的离卦,不适宜蓄养刚猛的动物,制服不了它,只适宜蓄养和自己类似的,内柔外刚的母牛(畜牝牛吉)。
因为重卦必然全卦无应,所以阴阳关系,主要看比邻各爻的关系了。而我们说离是附着、依附的意思,依附总是向上依附,这也是看爻辞时的重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初九处于下卦之始,走的小心翼翼的(履错然)。以阳刚的初九要去依附阴柔的六二,是强者投奔弱者,重要的是个敬字,就像权臣和小皇帝之间的关系一样,需要这样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就不会有问题(履错然,敬之,无咎)。何况下卦的中心是六二,位子很正,初九更应该这样。
六二:黄离,元吉。
六二是所谓处文明(离卦)之盛,如果说初九是旭日东升,九三是日薄西山,那么六二就是如日中天,更何况六二又很低调地取中色(黄),所以是大吉大利。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到了九三,是日薄西山(日昃)了,但九三是以阳处阳,本来是很激进的,所以爻辞警告说,处在日薄西山的境地,必须要学会无为养志,如果不懂得自得其乐(鼓缶而歌),不懂得放手,则会有老去后的哀叹(大耋之嗟),而导致凶的结果。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九四和六五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和初九与六二的关系差不多,但其实不然,九四以阳处阴,比较阴险,看到六五是以阴处阳,位子也不正,所以九四就不愿意以其阳刚去依附阴柔;九四是处在上卦的开始,就像昨日那落下的太阳,今天又突然升起来了(突如其来),所以他要去烧死处在尊位的六五(焚如)。当然后来没有成功,给上九杀死了,并且被大家抛弃(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六五像个摄政的太后,处在至尊却不是至尊,面对九四这个乱臣贼子的反叛,哭得不得了(出涕沱若),还好,在他的呼求下,得到了上九的帮助,平复了叛乱,最终是吉的。六五是个阴爻,为了平复九四的叛乱,愿意放下身份,求助并依附于上九,这种情形下,姿态不能放的过低,忘了尊严。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上九到了全卦的顶端,向上无所依附,需要自己来干了,所以六五一召唤,他就带兵平复了叛乱,把九四给斩了(王用出征,有嘉折首),本来九四和上九同属阳爻,是一类的,但因为九四的叛乱,上九就不把他当作同类了(获匪其丑。丑是同类的意思),或者说,他和九四划清了界限,所以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