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出自己的世界,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2017.2.15日我来到上海,一个陌生的城市。之前的学习生活都不在此。而且,因为是自己创业,接触的同事也不多。一直处于“生活=工作”的状态,业余时间除了加班还是加班。因为回到家里会感到更加的孤独,稍微空闲了,除了刷剧就是睡懒觉。
一直到2017.12月,我加入了一个线上社群。但是一直属于潜水状态,只是翻看别人的讲话,因为从来不知道如何插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封闭,要走出来看看。但是同时又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不爱打扮,也不会讲话,不敢迈出第一步。
后来一直到18年4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加入的线上社群举办了一个线下活动。我犹豫了很久,纠结要不要去,不去的话,我可能又是窝在家里或者去加班。后来我下定决心,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迈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小世界。那次活动很快就结束了。现在看来,活动本身可能没有对我产生多大的意义。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战胜了自己。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小圈子。那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下社群活动。
所以,第一次参加活动,不必过度纠结于有没有用。走出去,就是最大的意义!
再后来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直到18年6月份端午节,我参加了一个去西山岛游玩的活动。这是第二次参加线下社群活动,但是第一次和完全陌生的人一起户外活动。又一次突破自己,认识了很多不同的朋友。同时也加入到另外一个线上的社群,是由复旦校友创办的,但非常开放,也欢迎其他朋友。这个社群不同于之前的,是免费加入的,但是气氛更加活跃。在这个群里,我更加体会到了多元的世界。也更加想要走出去,这一次,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着我想去外面的世界了解,已经无关勇气。
后来到了7月初一个辩论赛的活动,除了辩手,也允许观众报名,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同时也了解到这次活动是由清北校友在上海的社群发起的。这个社群也同样很开放,不限于清北校友,于是我又进了一个高质量的圈子。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生命中的一个贵人。他让我了解到了学堂,让我了解到生活创业的概念。让我从此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再也不是像以前一样窝在家里,躺在床上,刷剧,睡懒觉。参加活动,不断学习,成了我生活的常态。读书,营养,瑜伽等等,拓展了我生命的宽度,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
后来,我了解到很多发布活动的平台,活动行,豆瓣等等。另外,我其实是一直想要读书的,只不过身处的环境没有读书的氛围,9.16日,我参加了一次书声举办的以“砥砺”为主题的活动。从此加入了一个以读书为主的社群,进入了书的世界,停不下来。再也没有时间刷剧,睡懒觉。
而且,读书不是死读书,加上自己参加活动经常被刷新三观,打破旧有思维模式,这是最难得,也是最可贵的。于是,我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始写公众号,在简书上写文章。这也是我一直有的想法,一直没有启动。而现在,丰富的生活体验驱动着我去启动。而且之所以行动力跟上了想法,是因为生活的丰富,有料。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空想。
8.5日我写了第一篇公众号文章。但是只写给自己看。后来也陆续写了几篇。直到10.18日,我结合之前自己写的,加上一系列的思考的冲击,诞生了在简书上的第一篇文章,并且收获了好评和关注。让我一下子有了成就感。
10.20日,我第一次参加了线下徒步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认识了两个非常聊得来的朋友。了解到不同人的世界原来是如此多彩。10.21日,我又一次参加了清北校友组织的一次活动。一个创业者讲述了自己跑步,结婚,创业的故事,于是,10.27日,今天,我第一次参加了线下跑友的活动,一起清晨跑步。
上面有点像流水账,但是之所以详细的记录下来,我想表明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是循序渐进的。机会也是一个接一个的。
参加了这么多活动,我最深刻的体验就是,往往生命中的贵人都来自于弱关系,往往很多机会也是诞生于弱关系。
这背后也是有理论依据的。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找工作》(Getting a Job)。书中提到,人们通过弱关系找到工作的次数,远远大于通过强关系找到工作的次数。
类似地,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叫罗纳德·博特(Ronald Burt),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人际互动关系如何更高效。他提出了一个概念:结构洞。结构洞指的是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比如,你不认识A,你的所有朋友也不认识A,A和他的所有朋友也不认识你,你和A之间就存在着一个结构洞。
把结构洞放在我们的生活中去理解,可以发现,我们的朋友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就像你的大学同学、亲戚朋友。你们聊的东西差不多,认识的人也差不多,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你的朋友。这种朋友关系称为重复关系。另一种关系是,你和这个人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彼此的朋友也不一样,你通过他能够认识另一个陌生圈子的各种新朋友。这种朋友关系称为非重复关系。
我们和第二类型的朋友之间,存在着结构洞。比如,我是做教育行业的,我的圈子可能老师居多。这时候,我朋友中属于媒体圈、律师圈、医生圈的人,就和我的人际关系存在着结构洞。 结构洞是把我们的人际关系当作一个网络系统来看待的,比如——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彼此熟悉的人,那么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在这个关系网络里,大家的信息获取和交换渠道比较类似。那么从系统的角度看,你接收到的信息就会存在大量的冗余。因而,你在这个人脉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效率就会降低。 如果要让你的人脉网络关系形成更大的信息优势,你就要在你的朋友圈中尽可能多地增加“非重复关系人”。换句话说,你需要增加与你现有朋友圈关系背景不同的新朋友。这样做之后,你的人脉网络结构就会得到优化。新的结构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在这个网络结构下,你可以通过管理和你存在着结构洞的非重复关系人(人脉中心),拥有不同渠道的信息来源。从信息效率的角度看,你人脉关系中20%的非重复关系人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着80%的作用。
从结构洞的视角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和弱关系之间更容易拥有结构洞。如果你能不断打造和拥有结构洞,就能极大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从而让自己占据信息获取的优势。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信息和财富一样,从来不会均匀地传播。
如果你也是在一个新的城市,陌生的环境让你无所适从。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想要提高又无从突破。我想提如下几个小建议:
1.首先要迈出第一步,无论如何!真的不必想太多,这是个包容的世界。
2.过度关注自己会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胆怯。接触环境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找到提升自己的突破口。
3.走出自己的世界,机会才会不断袭来,挡都挡不住!
4.环境的力量很重要,尤其是在自己想要做一件事情又无从开始或者无力坚持的时候。接触到那样的环境,受感染,受熏陶。当然最后还是回归到自己,参加完活动要有思考,做笔记。最大可能地挖掘活动的价值,提升自己!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弱关系增加了我们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可能性;一旦突破这一点,接下来如何利用好呢?后续再给大家分享。
(注:文中部分内容选自《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
我是旦姐,爱阅读,爱思考,爱心理学!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旦姐”。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