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清晨朋友圈就充满了对父亲的祝福,但我却陷入了沉思,问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也许是职业生涯即将结束和突然出现的事件纷扰让我不由自主思考人生的原因,但的确是我以前没有或者不愿去多想的问题。
记得孩子刚上小学我就到外地工作,直到现在仍然在异地,孩子怎么长大的我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在孩子眼睛里我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工作狂,周末经常不能回家,半个月见到我一次就不错了 ,孩子的生活、读书都是她母亲和外公外婆在照顾,陪伴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 。
我是在文革的动乱中长大,父母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照顾我,我基本上是在放养中长大的原因,内心一直认为孩子应该自由生长,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价值观正,有责任感,有爱心就行。因此从小到大我没有检查过他的作业,也没有去开过家长会,甚至还有问他读几年级的大笑话,除非他愿意告诉,他的考试成绩(包括高考)我们父母不会刻意去问,因此从孩子的学习、陪伴上讲,我肯定是不称职的。但从孩子的童年到少年时代的幸福来讲,他肯定是同龄人中最幸福的,甚至难有之一。因为放养,孩子从小就没有多少学习压力,也没有上过任何他不愿意的补习班,有时候作业做得太晚了,为了他早一点休息,妈妈做数学,外婆做语文……。我家是他同学们的乐园,那个同学逃学或者离家出走,家长都先来我们家找,周末十几双臭球鞋堆在门口是常态。一到星期六,她妈妈经常熬一大锅排骨面或者做一大堆吃的放起,然后我们都出去,把家让给他们做快乐大本营。孩子卧室也经常被他们”装修”,小学时墙上全部是各种动漫,还时不时要一点钱去买涂料来一个随性涂鸦,中学时喜欢足球,墙面变成了各种足球球星。节假日,他的卧室地板上总是躺满了同学,打游戏、听音乐、看书、疯耍的什么都有,有的甚至一呆二三天不回家,因此我们家被他同学们取名为”快乐难民营”,我和他妈妈也成为他同学们最喜欢的家长,有时儿子不在他们也回要来,现在他们都工作了,但他的许多同学还经常给她妈妈微信交流,点名到家里来吃她妈妈做的菜,回忆他们在我家的幸福童年。
在外人看来,这种带孩子的方式简直奇葩,让人难以想象,尤其是我们还是一个教师家庭(除了我,我们家都是教师)。有人说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能就不会有幸福未来,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不能够输在起跑线上。而我们,因为想让孩子自由生长,自然没有给孩子设定目标,他自己好像也没有想过要有什么美好的未来,考一个什么名校。记得高考时,他仍然每天晚上看他喜欢的欧洲杯足球到半夜三点,自然考上的学校很差,他闷闷不乐的地去读了书,一年后,仿佛是突然开悟或受到了考上好大学的同学的刺激,他有了自己的人生思考,没有给我们商量,自己找校长把学校学费退了,拿去报名学雅思,然后选了一个学费便宜但有着众多足球明星的国家去留学。留学期间,据他自己说读得非常辛苦,给他一批去的十几个同学只有他和另外一个按时毕业,出国这几年是他学习最勤奋的几年,因为玩在前面了,他必须补回来。我以为他学得辛苦是真,但学了多少却不以为然,但今年他考研究生,没看他怎么复习居然超了几十分,让我觉得他留学果然没有白学。
现在孩子已经工作,他的身上至今看不出我多少痕迹,性格、身高、为人处事、事业心等都像他妈妈,因此我内心一直纠结我身上的优点儿子身上怎么一点没有,我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欣慰的是,他童年到现在一直都很快乐、很阳光、很幸福,价值观也很正,为人也有正义感,处事也很得体,对老人也很孝顺。但他不愿意像我那样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可以不顾一切,不断的去追求事业的成就和享受工作的快乐,他希望做一个普通的人,喜欢平平常常的生活。
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我是不是称职不重要,孩子认为我是不是称职才重要,今天父亲节,晚上儿子请我吃饭问问吧。我这一生,至少对事业还算是称职的,明天完成交班后,我要去开启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