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幼仪》有感

徐志摩出身富商家庭,张幼仪家世显赫有政治背景,门当户对,遵父母之命成亲,那年张幼仪仅15岁。张家对幼仪的婚事极为重视,特意派人去欧洲采买嫁妆,由幼仪的六哥随行监督。嫁妆之丰厚令人咂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由此看来,徐志摩对张幼仪“乡下土包子”的言论,要么是其对素昧谋面者恶意的偏见,要么系后世误传。

首先表明观点,我不觉得张幼仪是不幸的,她也不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张幼仪的“不幸”,也不见得有多不幸,更多是后人的感叹罢了。在其怀孕两个月时,徐志摩派人送来离婚协议,张幼仪没有死缠烂打一哭二闹三上吊,毅然决然的签了字,说离就离。从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她早已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离婚对她是一种解脱,该来的结局迟早要来。或许在签字之前,在码头见到徐志摩心里凉一大截时,就已经料到了这样的结局,现在终于靴子落地,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人们以为张幼仪像是鲁迅原配朱安一样的角色,错了。朱安一生死守周树人,她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比鲁迅《伤逝》里悲惨的子君还要悲惨,是纯粹的受害者;张幼仪是新思想的受益者,离婚是对她的解放。

张幼仪15岁嫁人,师范还未读完,守妇道于深宅大院中。20岁离婚,后在德国学习教育,回国后教德文、开时装店、接管银行业务,做得有声有色。离婚后才是她人生的开始,离婚不是不幸,是大幸。

很多人的思想里,张幼仪是被抛弃的女人,所以可怜。张幼仪自己不见得这么想。之所以人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一个是因为徐志摩太有名,又风流倜傥,始乱终弃是他的一件“大错”,所以必须把张幼仪放在受害者的位子上,才能心满意足的谈论徐志摩及其女友们的私生活。相似的情况下,傅斯年也离过婚,因为没那么风流倜傥,倒没人对他的私生活感兴趣。

另一个原因呢,还是封建思想在作祟,认为离婚一定是被女人被抛弃,婚姻不幸就是女人一生的不幸,从此要打上“不幸女人”的标签。谁又敢断定离婚是徐志摩的一厢情愿,不是张幼仪的“顺水推舟”呢?谁又敢说婚姻的不幸是一辈子的不幸?谁又敢说徐志摩不离婚不追林徽因不追陆小曼不去早早地死,张幼仪会比后来更幸福?

如果以上皆非,那自然证明,张幼仪并非不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也正处于坏婚姻这所学校里,请不要怕。古往今来,婚姻差的过张幼仪恐怕没几个吧。 结婚四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
    乘格帆阅读 2,744评论 0 1
  • 《人间四月天》是多年前的一个电视剧,幼小的我不喜欢刘若英扮演的张幼仪,因为那部电视剧里颂扬的是徐志摩,他追求真正的...
    乡下妞阅读 5,212评论 1 14
  • 不知道为什么,总不敢轻易下笔,写张幼仪。不是太过沉重,而是,和徐志摩一样,漠尘十分的敬重张幼仪这个女子,怕写不好她...
    费漠尘阅读 27,408评论 166 1,073
  • 平静的湖面,造就不了精悍的水手。身处安逸的环境很难练就一身武艺,因为放弃了拼搏。有时候我们迷惑地问着自己,在如今...
    黄金轩阅读 4,114评论 0 2
  • 鞭炮声声过大年,举国上下吉祥宴。 家人团聚团圆夜,明日春风临窗前。
    老槐树阅读 695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