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解说:本条举出太阳病下后变化,承接前条继续叙述坏病的会例。这里理解上成为问题的是脉促和胸满,关于脉促,是短促的脉象,胸是指今之所谓胸廓而言,即肋骨所围部分。胸满为下之后邪气上冲而引起的症状。
第十一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以其不能得少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说:患太阳病,八九日仍未愈时,一般会病邪入里,出现少阳病或者阳明病或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变化,但本条所述情况,并且是缓慢,尽管已过八九日,依然停留在太阳病。但该热型出现变化,变成与少阳病热型相似的往来寒热,但它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使发热时间长,恶寒时间短,其人不呕,该症状是与少阳并区分,清便欲自可又否定了阳明病的存在。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应用指证是热情,类似疟疾发热的时间长,恶寒的渐短,发作日二三次,因无汗出,而身体痒。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桂枝一两,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大枣4枚,杏仁二十四枚。
第十二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解说:本条论述了于桂枝汤和症合并用针刺的场合,呈现出伤寒论作为药物的治疗的医书,却不拘泥于汤液,施行行临机应变治疗方法的情况,可以认为此时针刺后头部经穴风池风府,然后给予桂枝汤,可以强化桂枝汤的效率,而促进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