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放学送路队,快要到终点的时候,我看见有一个女人在发东西,根据以往经验——发传单的。我告诉孩子,你确定要,就接;你确定不要,就不要接。不要前边接,后边扔,要保护环境。话刚说完,前排学生扭头对我说:“老师,是电影票。”孩子们已经聚集在一起,路队也没了队形。按照以前我会催促孩子们离开,可是今天我接纳了他们,因为,他们是孩子 。对免费的东西会完全失去抵抗力,更别说是电影,光那花花的电影票也足以让他们高兴半天。(对于这一点,我比以前有进步,接纳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站在那,眼睛关注着孩子们,直到他们成功穿越斑马线,去到了父母的身边。在看这边,也有发电影票的。很明显这列领电影票的不多,但有折回的。我连忙说:“这边也发,不要聚集在一起。”我扭头时,听见发票的工作人员说:“是动画片,假期让家长带你们看电影。”我看学生也都走的差不多啦,转身想走。这时来了一个女孩子高举着刚刚领到的几张电影票,兴奋的来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我们家有好多的电影票。”我说:“你家里都那么多电影票你也不让爸爸妈妈陪你去看,还不如把电影票送给需要的人。”我说完一边示意她,一边转身我也走了。(思想教育)
感受:转身后,我突然觉得我的回答是无效的,可以说是说了一句废话。孩子高兴的给我说,是想向我炫耀或者是告诉我家里电影票有很多的事实,加上今天领的,放在一起会更多。她可能不是关注去不去看电影,而是为了收藏不同的电影票。(我也喜欢收拾,上次领的免费电影去看时,因为没有关注免费影片时间,导致去了的时候,错过了前面的时间,后面的时间还要等3个小时,儿子不想等,我掏钱购买了电影票,发现掏钱的电影票和免费的电影票截然不同,当时检完票,儿子要扔,我还拦住不让扔,还说回家要让奶奶看看。之后,我也没扔,把它随手压在了餐桌上,我还记得,那几天吃饭时,只要看见电影票,我们一家人还会讨论一会呢。)
自己觉得应该这样回答:“面对她,惊讶的说,哦,是吗?你家电影票有很多。”然后让孩子说。我在嗯,哦,眼睛忽大忽小的和她交流,最后重复她的话,你看,不早了,家长都来接你了,赶快回家吧,下午来学我们接着聊。(这样多好,既接纳了孩子的情绪,有拉进了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孩子对下午继续和老师聊天电影票充满了期待。)
反思: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不和我们亲近,可试想一下,我们和他们亲近了吗。我们对他们说的话,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更别说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说。我现在才体会:师者,要想做到目中有人,热爱学生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我们先从自己改变,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要养成想一会再说的习惯,以后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到:说对的话,少说话,好好说话。
最后:想要转变真难。但无论如何,我都要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努力改变,向着自己和孩子们喜欢的那个“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