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避雷针原来在它身上

中国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其中许多建筑可以说是鬼斧神工,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

壮观者如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精巧者如开元寺塔、应县木塔,美观者如沧浪亭、拙政园,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建筑群,无不是中国古代建筑师们的智慧结晶。

其中许多建筑的科技含量极高,甚至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在古人的智慧中,有许多精巧的设计,不但外形精美,科技含量更是高超,比如大殿殿顶最高处的吞脊兽(鸱吻),看似在大搞“避雷”的封建迷信,其实背后却有“防雷”的实效在里面。

龙王爷是管水的神仙,有他出马则火神爷就得退位,故此,他的九个儿子之一鸱吻(音吃吻)就成了屋脊最高处起到灭火消灾作用的“镇物”。

在大殿的屋脊上,左右各有一对吞脊兽,他们张着大口,分别守在屋脊的左右两端,将整个屋脊的两端全部都吞到了口里。

可是工匠们一是怕它们逃走不干活,二是怕它们真的吞掉的屋脊,故此,又在它们的脊背上,各自插上了一把宝剑。将它们牢牢地钉在了那里。

大殿修完,最怕什么,一是怕地震,为了防止地震造成的危害,故此,修建大殿,必须不惜工本,努力将其造得结实一点。

除了地震,大型建筑就是怕雷火。古代的大殿,多是由木头制造而成,而殿内的烛火,只要勤于看护,按时熄灭,难于引发火灾。

而雷火就不同,不管是谁家的大殿,里面供奉着什么神仙,大雨瓢泼之间“轰隆”一声焦雷,只要雷火劈中大殿,上万度的高温,就可让木制结构的大殿立刻被火焰包裹。

最早的吞脊兽是木制,在实际使用中,木制的吞脊兽根本不防雷,雷火击中吞脊兽后,木制的吞脊兽往往会最先着火。

更不能用铁制和金属制作成吞脊兽,因为金属的吞脊兽非但不能防雷,而且还能引雷,最后,工匠们经过寻找,有一种东西进入了工匠们的眼睛,那就是用琉璃件的吞脊兽防雷。

在京城郊外的琉璃厂,这里祖祖辈辈就有烧制吞脊兽的手艺,比如紫禁城中的太和殿殿顶的“吞脊兽”,它共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

让我们试想一下陶瓷吞脊兽避雷的过程,大雨瓢泼间,一个巨雷击中了吞脊兽,吞脊兽被击成粉碎,雷电巨大的能量,沿着吞脊兽外面的雨幕,并由大殿外墙壁上的雨水中直接传到了地下,一场让建筑物毁于一旦的大火,得以避免!

可以这样说,吞脊兽就是古代的避雷针。

老祖宗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吞脊兽不但可以在屋顶檐角翘起当作装饰,还以瑞兽之名祈福,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避雷的实际功效。

在一个小小的吞脊兽上,集美观、祈福和实际功效于一身,古代建筑工匠们的智慧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十三天 —— 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2) 三角尖顶 —— 两弧间形成的突起,特别指石造的...
    槑槑啊阅读 4,082评论 0 1
  • 上一篇讲了中国古建筑的不同屋顶形式。这些多样的屋顶,不仅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更体现了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
    遇见青丘阅读 11,445评论 4 31
  • 第8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 1.台基依照使用功能和外形,大体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
    槑槑啊阅读 6,818评论 0 1
  • (图片选自网络,诚谢) 江南早春的景色 像你去年匆匆留下的文字 还没看懂,又变得朦胧 你曾笑说,循...
    书山寻路阅读 3,499评论 13 12
  • 刘若英——《我的不完美》 谢谢你 这些年来 有些事我选择了沉默 但是 内心并没有闲着 只是方式改变了 而且 起码 ...
    念茶小渔阅读 4,5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