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本《黄帝内经》,读了个开头.....

我公司的桌子上有两本《黄帝内经》,素问篇和灵枢篇。我同事问我:“你研究多少了?”其实我只看了个开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一直在吃灰。我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呢?说起来很搞笑,我偶然间看到一个说法:“张学良为什么会长寿呢?是因为宋美龄送他了一套《黄帝内经》,他研究了一辈子。”这种说法有待考究,我是不信的。但《黄帝内经》这几个字还是走进了我的心里,它毕竟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对养生大有益处。


平常我们天天喊着人生要奋斗,狼性文化。这没错,但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身体健康生命长久的基础上,我们首先要比的是谁能活的更长久。我觉得一本好书10个人读,会有10种不同的收获,甚至会有跟原著不一样的结论,作者也许会说“我都没想这么多”。这就是《天幕红尘》中提到的“见路不走”的概念,别人走过的路所得到的经验对你来说未必是适用的能够吸收的,路还是要走你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文化层次,不一样的经济基础,经历不同的人和事,对同一件事的感悟也不一样。我就以浅显的认知理一下我对《黄帝内经》素问篇开头的感悟,一起共勉。

"元气乃生命之本源",就是我们所说的“精气神”。原书上是一问一答的方式,黄帝问岐伯(黄帝的老师):传说上古的时候人们都能轻松的活过百岁(无从考究)动作体力还不显老,而现在的人活到半百就衰弱无力了。岐伯回答的精髓说古人做到了以下几点:

(1)、尊重天地运行的规律,生活有节制,养成了良好习惯,身心不累。

(2)、身心清净,无欲则刚,每天都保持好的心情,活到百岁都不显老,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笑口常开”。

      (3)、通过感悟天地变化,掌握养生之道的人会长寿。女七男八,女子每七年是一个生命周期,男子每八年是一个生命周期,这些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养生之人有四种境界:

贤人,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符合养生之道。

圣人,在贤人的基础上,精神符合养生之道,没有思想负担,不内耗,在外不过度疲劳,在内悠然自得。

至人,道德淳厚,没有世俗干扰,蓄精气,养元气(怎么感觉这么像出家)。

真人,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调节呼吸,超然独处,锻炼身体。筋骨与身体高度和谐。

这些理论是不是特别眼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包括我也不能做到,但至少我们应该了解记得。除了法律,最大的一个法则就是自然规律。有时候我们会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来获取我们自认为价值更高的东西。比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我们都是牛马”,过度加班,还有熬夜。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欲望,求而不得。人生无奈,当牛马获取金钱也是为了有了经济基础让身体不疲劳,精神富足愉悦。

我们不妨降低一下欲望。

事情都有因果,不要轻易介入他人的因果,那会变为你的因果。尽量做到凡事有度,适度锻炼身体,有点爱好。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到达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