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的作品》
025“事实是从来不会陈旧过时的,而看法却总是会陈旧过时。”
026当我们就事论事地描述某一事件时,我们往往只能获得事件的外貌,而其内在的广阔含义则昏睡不醒。这种就事论事的写作态度窒息了作家应有的才华,使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房屋、街道这类实在的事物,我们无法明白有关世界的语言和结构。我们的想象力会在一只茶杯面前忍气吞声。
027我个人认为二十世纪文学的成就主要在于文学的想象力重新获得自由。十九世纪文学经过了辉煌的长途跋涉之后,却把文学的想象力送上了医院的病床。
028罗布-格里耶认为文学的不断改变主要在于真实性概念在不断改变。
029文学所表达的仅仅只是一些大众的经验时,其自身的革命便无法避免。
030任何新的发现都是从对旧事物的怀疑开始的。
031对安全的责问是怀疑的开始。
032事实证明庞大的秩序在意外面前总是束手无策。
033暴力因为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
034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装饰。
035生活事实上是真假杂乱和鱼目混珠。这样的认识是基于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客观。生活只有脱离我们的意志独立存在时,它的真实才切实可信。
036我完全有理由认为过去的经验是为将来的事物存在的,因为过去的经验只有通过将来事物的指引才会出现新的意义。
037事实上我们真实拥有的只有现在,过去和将来只是现在的两种表现形式。
038我喜欢这样一种叙述态度,通俗的说法便是将别人的事告诉别人。而努力躲避另一种叙述态度,即将自己的事告诉别人。
039我所指的不确定的叙述语言,和确定的大众语言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对世界的感知,而后者则是判断。
040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
041我认为人物和河流、阳光等一样,在作品中都只是道具而已。河流以流动的方式来展示其欲望,房屋则在静默中显露欲望的存在。人物与河流、阳光、街道、房屋等各种道具在作品中组合一体又相互作用,从而展现出完整的欲望。这种欲望便是象征的存在。
《后记》
042一成不变的作家只会快速奔向坟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捉摸不定与喜新厌旧的时代,事实让我们看到一个严格遵循自己理论写作的作家是多么可怕,而作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于经常地朝三暮四。
043作家的不稳定性取决于他的智慧与敏锐的程度。作家是否能够使自己始终置身于发现之中,这是最重要的。
044怀疑主义者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命题的对立面,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
045可真实永远都是一位处女,所有的观点到头来都只是自鸣得意的手淫。
046比如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匠人是为利益和大众的需求而创作,艺术家是为虚无而创作。
《给塞缪尔·费舍尔讲故事》
几个关于捕鱼的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