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位搞旅游的朋友,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她说,在机场遇到询问或者是例行检查,如果此过程中有了一些需要解释或者其它事情,她说她见到的多是外国人都是很平和的在这个过程彼此沟通,解决问题,只有国人出现了沟通的不可调和,出现了大声冲突现象的发生,当然她的职业可能让她见到过这种现象发生呈现,这种现象有时在网络上也可以看到,致于她说的都是国人的这种行为激进现象,这里无法求证,只是她一面之词,这里不管她的总结是否有正确性或者事实的真实性,他国人有没有这种现象我们无法去调研,我这里有点认真了,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存在是种真实的,我也曾经见到过一个国人在它国机场,因行李的原因.和机场工作人员在那里很大声的争辩,当然行李原因也涉及到他人,别人好像询问后无奈的离开或者等候,只有她一个人在那里很激列的情绪在不依不挠的指责机场方工作人员,从旁人观感上也就是有点不妥,也属于这位朋友提出的这种现象之一吧。
我坐飞机的经验很少,也就见过这么一次,这种现象可以肯定地说是存在的,即使万分之一,就这个一,可能把前面的万都连累了,人的思维总是以一种不完全的归纳继而企图形成一个思路,这是人思维的习惯,就是这种习惯,进而导致的现象事实的反思,有了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貌,坐井观天,以及以点慨貌等等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泛化思考,用在广泛范筹,出现的结果未必是一种真相,以此思维贯性的这种伪判断往往左右着我们无意识的对于某种现象下个结论或者某种指责.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多,这位朋友说的现象有,致于最多或者如她指责的唯一,可能是她的判断中的那部分伪判断,是她个人经验的原因,这种现象是有的,在这里绕了半天,下来我只是就现象的情绪激烈这种意识行为之处稍做展开。
这里就有一个国人容易动怒的问题,当然外国人的动怒现象我没有直接经验。这里只能说说国人现象,这种现象由于场景的原由,多出现在疫前,两年疫情各国的半封闭状态,相应的华人或者说国人没有疫前那种我想去远方的浪漫现实,这种现象没有听到过,倒是这两年,美欧人较容易情绪激动,出现了一些激进的行为,看来情绪问题是个人性的本能问题。
生气,争执都是人的负面情绪,是一种基于本能而出现的激进状态,这是人的一面,人还有一种教化的一面,教化呈现出人的一种知性智性,以及优雅和体面,这部分通常称为人的精神一面,基于两面人性为一体的人的真实性,这里就有一种就人两面的这面人性,即本能和教化的体面的控制,如果一个社会层面把体面当作一种社会伦理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把体面当作人与人之间的共识,我你他在交集时都以体面作为一种日常原则。脱离了体面就会被社会放逐,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的价值坐标基于他者的认可,这种社会或许要好一些,体面的普遍性认可的这种价值观就会要求个体人注重教化,管理本能,彼此体面相对,这种相对状态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能管理好本能,经营彼此共识的体面要求。
但是我们听到和看到以及教化传递出来的更多是竞争,竞争就偏向本能机制了,竞争是一种抗衡和最终输赢结果的出现,教化也是为了服务于竞争,并不是那种彼此的体面,教化的功能只能在竞争过程中为了竞争规则的共识,在此方面展现教化最大力量,这样的竞争场景里人与人都在做一种竞争的气势的准备,体面在准备阶段只是个外衣,外于强烈对抗时体面就是个束缚了,大场景社会现实里的竟争的状态,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紧张,暗黑中在准备着的基础,表面上看上去也有种体面的感觉彼此伪装,一个社会层面高举竞争意识的现实,人和人争吵的概率就大一些,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并不能这样简单的表达,从我的内心经验来看,确实感受的是一种竞争的意识强烈的压力,不管是外在和内心,它几乎成了我的一种全身心抵抗的情绪,在我內心那种教化体面意识只是薄薄的一层的虚弱,我想情绪激进时滑向如朋友描述的那种现象的可能性一定会存在的,我以我作个参数对照我周围,自认还比较平和些,很多同事比我的无名之火现场要多一些,从这里分析,我们也属于朋友描述得那种国人现象的可能者,还好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也有几次在一些场合都快压不住了,几乎那种公共场合的争吵现象出现,干钧一发之时的意念控制,总之我还在此现象之外,但是不可想象未来的可能性,写到这里我发现了体面意义的重要性,只是把体面当作一种公共原则,社会的演进还需很长的路程要走。这个时代的最大标鉴还是消费时代还是一个欲望蓬拜的时代,还是个人的本能主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