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我们将人都定义为高度的利己主义者,对于身边的各种现象才有更加令自己信服的解释,更能够让我们去包容别人的私心,与世界和解。
其实大多数人确是这样,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私心,孔融让梨是因为从小受道德教育的影响,我们转化下条件,如果孔融处在极其饥饿的状态下,以及谦让的人并非他的弟弟,身边无父母在场,五岁的孔融又会做什么样的判断呢?在这里,似乎更贴近人性本恶的原理。这里又存在少数人,我们常常会给他们贴上这些标签~伟大的奉献主义者。比如那些抢险救灾的军人,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一些职业并不带有奉献光环的普通人,这里以职业特性做一下区分。
人类自诞生以来,慢慢衍生出道德约束的概念,说明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受够了利己主义带来的弊端,在原始社会,人类力量薄弱,无力单独对抗天灾猛兽,为了生存,开始形成一个又一个部落,部落的形成标志着公平分配的诞生,人们开始有了规则的制约,不再随心所欲。再往下走,人们发现在舍弃部分利益的同时会赢得一些非物质之外的东西,比如人心。于是聪明的人开始奉献一些非自身所必要的东西来收获人心,人心的聚集给他们带来了更为强大的力量,本能的利己主义开始作祟,他们开始用这些力量来服务于自己,达成更多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是统治者的诞生……
这里又存在少数人,我们常常会给他们贴上这些标签~伟大的奉献主义者。比如那些抢险救灾的军人,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一些职业并不带有奉献光环的普通人,这里以职业特性做一下区分。
上文提到的少数伟大的人,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利己的。首先职业要求:在职业的要求下我们做着每一步所满足我们经济需求及工作规范的事,都带有奉献性,所有的职业不外乎都是如此,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其根本都是在人类创造的规则中服务于社会,并根据人类能力水平相对公平的分配给大众。少数人忽略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坚持自己的原则,使其行为符合自身道德水平的要求,在多数人看来称之为伟大,其本质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有的人获得了社会的赞誉,有的人在大众所不知的角落里默默付出默默收获其所需的精神慰籍。
分析过利己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后,对于人与事则会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我们常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受到他人私心的伤害,常不解他人做法的必要合理性,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人本身存在的利己思想,如果我们将人放在低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其利己行为则具有了对于他自身而言所谓的合理性。
人与人之间存在先天及后天的巨大差异,在性格、经历、教育背景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每个人受道德标准的支配也不同,在物质利益方面让他人“侵占”的程度也不同(所能奉献的阈值),生活中常用小气自私及宽容大度来形容这两种人。在孩童时期,因为接受的教育有限,往往受他们自身性格的影响这些行为会尤其明显。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人际交往技巧的丰富,人们越来越善于将自己的利己主义隐藏在一层层防线内,非必要不显露。害怕被给予不好的评价收获不好的结果。说到这里,其实只是想劝慰大家在遇到他人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时,考虑它存在的合理性;其次,提高自己的道德约束标准及奉献阈值,多利精神,精神是不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