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乡村教师,非常荣幸自己能够参加本次市级的劳动教育活动。一走进活动地点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各种“惊喜”不断。校园里处处浸润着“诗意劳动”的教育理念和创意实践,处处开拓着劳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生活素质。
惊喜一:校园虽小 别有洞天
无论是毗邻操场的“一米麦田”还是空中农场“格园”,一草一木都有学生们集体参与的辛勤汗水和悦意成长的收获。“一米麦田”虽是极小的空间,但独具匠心。当我们一眼看到成熟的大豆,品读到三毛《梦田》中的诗句,欣赏到学生们悠扬的劳动歌谣……这不仅仅是学生和自然亲近,躬耕劳作的地方,更是他们在劳动体验中创作诗歌的精神乐园。移步于“格园”,满目的绿意和各种成熟的蔬果让人顿觉走进世外桃源。我们甚至不由自主地想到该校老师们带领学生播种、施肥、采摘、制作美食等情景,丰富的劳动课程和学科融合课程也应运而生。每一个孩子沉浸其中都必定收获满满。虽然孩子们在参与中脸上流了许多汗,但孩子们都积极体验到了农作物生长的惊喜和丰收的喜悦。
惊喜二:课程创新 赋能劳育
两节展示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劳动+”融合课例《缝纽扣》是结合学生现实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缺什么而积极创设。学生们在课堂中学会方法后,再回归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无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别具匠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小学劳动课教学的意义,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同的劳动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劳动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
“体育+劳动”融合课程《劳动最光荣:农业生产劳动犁地、插秧游戏》让观摩老师们享受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创新课堂体验。当体能训练和农耕体验相碰撞,孩子们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更在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艰辛。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成为他们自觉节约粮食、珍惜粮食的精神内核。
惊喜三:专家领航 指明方向
该校校长丁元春《向美而生 诗意劳作》的讲座,凝练了他和学校劳动教育团队高屋建瓴的创新实践,成果丰硕。他们在如何优化劳动项目的选取,劳动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和教师资源等方面分享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在如何培养劳动观念、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这些方面提出了很多极具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知农爱农,提高劳动素养,培养劳动精神。瑶海区兼职教研员刘静老师《绽放劳育五新活力 赋能学生幸福成长》的讲座全方位介绍了瑶海区劳动教育发展规划、经验分享等,积极构建“全域推进”新机制,凝聚共识全保障。作为全国劳动教育示范区,他们的先行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借鉴。
深耕课堂,研以致远。作为劳动教育人,任重而道远。自己所在的乡村学校劳动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劳动空间,但学生多半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必将深研《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自身学校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合的课程,尝试项目化劳动课程探究,真正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劳动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