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浪漫

恰逢七夕,再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感动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缠绵凄恻,言已尽而意无穷,相逢一场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中国式浪漫相比西方式大胆开放的浪漫,更加隐晦婉约,更加极致,更是一种情怀。是“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我在梦里筑了一座宫堡,那地方的风景真是好极了,你肯不肯赏光常来玩玩”;是“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更是“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想每个人都特别羡慕那时的爱情,单纯且专一,热烈且执着。“喜欢”两个字不会轻易说出口,但是一说出口就是一辈子。车马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白居易有句诗:相思始觉海非深。一直十分好奇,怀念一个人会比海还要深?归有光对妻子的思念如此,饶平如老先生亦如此。


饶平如在《平如美棠》谈到曾经和妻子毛美棠因时局动荡被迫两地分离,所有的交流只能凭借书信。异地22年,两个人不断的写信、等信、看信、回信,感情不仅没有随着时间变淡反而更加浓烈。在妻子离世之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哭了两三个月。后来他将两个人的故事一笔一画记录了下来,用18本画册讲述了他们从初识到相处,再到生死离别的时光。

钱钟书与杨绛从牛津留学、结婚生女,再到经历动荡、身染重病,生活的磨难很多,也让他们对彼此更珍惜。他们能相伴度过患难岁月,也不会被平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淡化了感情。杨绛会为了钱钟书自学打针,不善烹饪的钱钟书会为了杨绛化身厨师。钱钟书是个“笨手笨脚的生活白痴”,但每次闯祸都会有杨绛帮他善后。1998年,钱钟书逝世。93岁高龄的杨绛写下散文集《我们仨》,“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回忆一家三口63年来的快乐、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平凡又温暖的笔触,牵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深处。

······

纸短情长,生命中,总有一个人,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旖旎在眉间,念了又念。所有的欢喜,都是一个方向;所有的落寞,都是一个位置。思念无声,心在朝与暮;等待无语,情在晨与夕。

最好是看惯了车水马龙,灯火阑珊;最好是舒心的清晨,不再是一个人漫步;最好是虽有离别的车站,但仍有你的消息;最好是锁还未生锈,心门还能打开;最好是你还在,一生只爱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