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格持重,沉默寡言,稳重干练,不露声色的人。
蔡锷短促一生,两件大事成就一世英名:辛亥革命时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给清朝统治当头一击;护国运动又参加护国军起义,让袁世凯叫苦连天。在推翻清朝,打倒袁世凯的革命过程中,他功勋卓著。
01 爱国情怀求学,时势变迁淬炼铮铮铁骨
蔡锷生于1882年12月8日的湖南邵阳贫苦农民家庭,12岁中秀才恰逢甲午战败,愤慨疾书:“中国人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震撼大地。”1898年戊戌变法时到长沙时务学堂求学,深受梁启超等救亡图存思想的影响。1899年,16岁的蔡锷东渡日本求学期间义和团运动发生,包括梁启超在内的很多人,把义和团斥之为“拳匪”,蔡锷却说“外族之凭陵,忍无可忍”,足见其与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之异。八国联军占北京时,蔡锷写了《杂感十首》,其中一句:“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颇显其爱国抱负。他还说:“不以军国思想普及四万万,中国果亡矣”,于是他决心投笔从戎,1902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骑兵科,其间与黄兴,陈天华、宋教仁最为默契,与梁启超很少往返。
02 热血思想不归路,革命时机终到来
1904年到广西军事部门任职,1905年黄兴到广西邀请并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同时得到广西巡抚张鸣岐、云贵总督李经义信任和倚重,一些年轻同盟会员认为他是立宪派,欲将其驱逐出桂。1911年担任云南新军第37协统领(旅长),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19日,蔡锷与云南新军的同盟会员唐继尧等联络官兵积极准备起义,25日歃血为盟,30日蔡锷领导昆明新军起义并光复昆明。成立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云南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南地区第一个脱离清政府独立的省份。
03 思想干扰中的曲折
受日本集权思想和过去与封建官僚接触的影响,民国成立后,蔡锷认为革命目标已经实现,最大的事情是巩固新建的民国。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势力推行独裁,蔡锷还在鼓吹“统一”,反对持有“党见”,主张建都北京。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他主张袁世凯集权。直到宋教仁被刺杀,黄兴到云南约他二次革命,他拒绝了黄兴,引起很多革命党人的不满。
04 倒行逆施下,忍无可忍
蔡锷一直认为袁世凯会潜心于国家,但是袁世凯一心称帝,蔡锷心理扎慌。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蔡锷极为愤慨,1915年12月脱身离开北京,19日到达云南,由于他的声望,25日任讨袁军第一军司令,率护国军三个梯团北上讨袁,入川后不到万人的讨袁军与六、七万北洋军抗衡,唐继尧既不给军饷,又不增兵的情况下,战斗很是艰难。南下前,蔡锷已经身患喉结癌,但战争中沙哑的声音依然在指挥作战,直至全国讨袁成功后,蔡锷1916年离川东渡日本就医,11月8日在日本福冈医院医治无效逝世,不到34岁。
人无完人,蔡锷也有弱点,对一代革命功臣,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也不能苛求。他的主流思想就是爱国,他的功绩显而易见,我们没有理由不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