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六年级的学生依然爱带着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到学校来。前段时间我发现大家都拿着一些花花绿绿的小皮筋儿在玩,有些孩子把皮筋一根一根串着连起来,长长的一串五颜六色,像彩虹一样。而有些调皮鬼则偷偷弹射别人,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搞得教室地上到处都是。我说:"我们学了《竹节人》,读了《猪蹄儿灯》、《抽陀螺》,知道玩要玩出乐趣,你们体会到了哪些乐趣?讲出来让老师和你们一块乐乐。”大家想了想,好像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说:"那我们就让它变废为宝吧,看看它能发挥什么作用。"大家七嘴八舌出谋划策,最终决定用彩虹链装饰学习园地。若还有同学继续贡献,我们就给女生们串条皮筋。皮筋热潮终于过去了。
没过多久,小商贩们推出了卡牌,卡牌又开始在班上风靡起来,看着那黑乎乎的画面,听着那不菲的价格,我觉得孩子们真的是在花冤枉钱。周五下午班会课,我给同学们留了十分钟,让大家相互交流,互换卡牌。平时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玩的卡牌终于上了台面。大家热情很高,可能没想到老师能支持他们、尊重他们。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经典的卡牌价格高,份数少,大家都需要,而同学们各自手中的牌大同小异,没有交换的必要,只好草草收场。剩余的三十分钟,我们就收集卡牌的利弊,六级学生该不该玩玩具进行了辩论赛,正反方同学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共识。如:收集卡牌弊大于利,它没有收藏价值、欣赏价值,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乐趣,属于乱花钱的行为。六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地玩玩具,最好是益智类的,但不能沉迷于玩耍当中,耽误学习时间。学生们在辩论中明白了事理,受到了启发。
六年级学生已步入了青春期,他们渴望他人的尊重与认同。高压强迫会使他们更加逆反。在处理班级此类事件时,老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适时、适当地引导。多一些沟通帮助,多一些宽容理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