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
曾国藩,晚清大儒,湘军创始人。以理学省,克己复礼的功夫堪称一流,被誉为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精神领袖。
说真的,身为一个湖南人,为家乡有着这样的一位英雄才子,我是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
在没共读此书之前,我除了知道曾国藩是湘军创始人外,其他一概不知。共读完后,对我们的名族英雄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从共读中总结了有关曾国藩的几点,算是一点浅见吧!
a.曾国藩从平凡“愚钝”到后来名臣良将一代大儒。可谓经过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缺点。一是心性浮躁,喜爱热闹,静不下心来。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待人接物,总是考虑不周全。三是言不由衷,语涉虚伪。而改变他的是环境,是良友,是书本!
他整日跟良师益友相处一起,检讨自己的过失,开阔眼界,理清思路,提高格局,毅然立志自新,从头开始学习。
在他脚踏实地实践自己的志向时,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日课”就是他实施的方法之一。每天都要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讨每天的一言一行,如有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加以深刻反省。
其次,就是对自己苛刻,琐碎,拘泥,高要求高严格高标准,他觉得舒服过日子是不能脱胎换骨的,想要完善自己必须时时刻刻处于这种战斗状态。
然后,以“魔鬼藏在细节里”的这种自修方式逐一检验自身的毛病,以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做事至始至终,坚持而不退缩,以恒为最高准则,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也不断变化气质,增长本领。 由此,曾国藩有言:“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做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b.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建军队,统率群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成为平定太平天国之乱的中流砥柱。但曾国藩觉得自己是鲁钝之人,谈不上天资聪颖机敏过人。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个倒数第二名。而鲁钝的他,却有着不凡的做官本领,深通官场韬略,善于化解种种难题或矛盾于无形之中。
曾国藩让人叹服的官场无影手,大半来自于磨练。所以,起初官途生涯并非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他所处的晚清时代,官场腐败,军队极端腐朽,国家军队已经无法平定大难,因此,他自创湘军,领兵征战,战功彪炳。而当太平军势力日渐消退之时,介于曾国藩父亲去世,咸丰皇帝顺水推舟,批准他回家守制三年,实际上是解除他的兵权。
面对这种由巅峰跌落低谷的打击,着实给了曾国藩当头一棒。但他并没有被碾压成功,而是保持越挫越勇愈久弥坚的斗志给站立起来,他斩关夺隘,不再锋芒毕露,而是学会世故圆滑,以他人的私心私利为自己所用,大刚若柔,大智若愚,学会灵活变通,所以在咸丰八年,由于战局再一次地席卷而来时,皇帝又再一次重新起用他,而此时的曾国藩胜任得游刃有余,所向披靡,战功显赫。
c.曾国藩坚韧持重,交友如云,以诚为本,以质朴刚正为基础,主功立德,立言为准则,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挽救晚清王朝的命运,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在生活无情的暴击之下,不忘初心,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最终成为一代英雄豪杰。
d.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决定友情。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一生交织纠葛无数,相爱相杀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百转千回。
曾国藩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观察思考细致;而左宗棠反应迅速,做事果断,善于在纷纭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发现机会,下策略,由于两人性格的差异,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观点截然不同,时常引起争议,在面对左宗棠一次次的无礼,趾高气扬时,曾国藩没有埋怨或记恨,虽然曾几度冲突,处于合而分,分而合的关系,但曾国藩依然重视与推崇左宗棠,一路扶植与提携,抱定“立人,达人”的原则,让能人志士充分发挥其才能,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知人善用,共事,提携左宗棠方面,曾国藩完美的实现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不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因此,才有了左宗棠祭奠曾国藩时写出的“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的肺腑之言。
e.曾国藩一生对《易经》十分重视,用力至勤,至少五次通读它,曾国藩从这部古老的经典中不但读出了辩证法,也读出了大量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还学会了算卦。在面对军事进退两难之际,他常用算卦来推测吉凶。
如果不是经历了一生的复杂历练,曾国藩就算是坐在书斋中读一辈子《易经》,恐怕也没有什么收获所得。
曾国藩借《易经》经典名句“盈虚消息之理”,得出了“一分为二”的观点,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曾国藩
f.曾国藩在对待金钱方面,不仅严苛自己,而且也一如既往地严苛家人。“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给夫人的零用钱甚少,也不许孩子们穿华丽衣裳,整个总督府中,只有两位女仆,曾家女眷都需自力更生,凡事亲力亲为。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土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这是曾国藩的金钱观,也是他的教育观。
“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儿孙”,只愿意把书作为遗产。所以就有了曾国藩的“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的至理名言。
……
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要学会他的处世圆滑,持之以恒,而且还要学习对朋友真诚相待,海纳百川的气概,对自己在求学路上的严苛,在逆境中的努力拼搏,和越挫越勇的胆识……
虽然我们现在与他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对于真理,古往今来都是亘古不变的。学习该学习的,努力该努力的,做自己该做的,就算一生平淡,到头来我们也不后悔。
因为曾经有过我们挥汗,洒泪,欢笑,执着,坚持,努力的样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