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常常模仿别人的时间管理,一心几用,同一时间做几件事情,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件件都做的不够理想。那为什么别人能够做到,自己这样做却不行呢?
(这段时间连续参与了木星特训营的三次导师试讲(包含说课和试讲),有些人收获满满; 而有些人边打电脑做其他的事情边听课,似乎什么都没有收获到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外面静静的打电脑)
【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别人做这个事情已经熟练到可以自动操作了,几乎不太耗费精力,所以在兼顾这件事情的同时能够腾出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依然可以抓住试讲的精髓(将单位时间的价值最大化,成为增值)。
如果你还不熟练这个事情(试讲),还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你将本来就需要大量耗费的脑力分出去做其他的事情,两件事情都会降低价值(单位时间的价值降低)。
【方法】
可能是过去常年做金融的惯性,我无意中养成了追求单位时间最大价值的”时间管理方法“,分享给大家,一同探讨:
第一步——判断:判断这件事情是否是自己熟练的(注意是熟练,不光是熟悉),是否需要耗费大量大脑内存(精力);
比方说,我们常年做培训,对ppt已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对于什么排版、对称、色调等都几乎形成自动化模式了),甚至是边看连续剧也边可以美化。
但如果你还是一个做ppt的新手,或者还没有量变到质变,形成一套自动化的模式,那你同时在做其他事情,势必会使你同一时间的所有事情效果都大打折扣。
第二步——决策:
①如果是(需要耗费大量内存),那你就乖乖的聚焦把这件事情做好,并且用增值思维将问题想深入,并且展开,深度和广度上都尽量往极致的方向做。
比方说你做一个方案,除了考虑到项目背景和如何做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或者雷区,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把深度和广度思考的更加极致。
②如果否(基本不需要耗费脑力),那你可以安排其他同样不耗费脑力的事情。
比方说,你每天上下班路上,由于路线高度熟悉,只需要占用极少量的脑力,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选择同样不太费脑力的,比方说查看微信,刷朋友圈,以及听音本相对比较轻松的书(你可以试试一本复杂的书,短时记忆还可以,但过一周你基本就没什么印象,我试过,边骑共享单车边听书。但第二天再重复听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都是新内容,复杂的事情最好还是聚焦做)
所以,不要盲目的去学那些已经熟能生巧的”牛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以上为我自己原创的时间管理,昨天在跟伙伴沟通时提炼出来的,仅供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