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读书笔记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字数:31.8万
一、本书的论点是什么?
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源自这些民族本身的在生物学上的差异,而是源自他们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四个方面:
第一组差异是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粮食产生这一终极原因的差异。
第二组因素就是那些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而这种速度在大陆与大陆之间差异很大。主要是大陆内部的轴线,南北轴线传播速度慢,东西轴线传播速度快。
第三组因素是大陆间的地理位置差异,海洋、沙漠高原等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第四组也是最后一组因素是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
二、本书的具体议题是什么?怎么阐释的?
作者要解决的就是一开始耶利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
1、对于这一问题有研究的必要吗?这个问题合理吗?
反对:①有为欧洲人的侵略和殖民做辩护的嫌疑,提供他们行为合理性的证据
②美化欧洲人
③赞美工业社会,贬低农业、采集社会,为文化不平等提供依据。
支持:①排除智力、遗传等生物学方面的不同。作者反对种族歧视,目前的研究仅仅能说明治理上的不同和教育、环境因素有关,而没有证据支持智力本身有差别。
②排除了气候的原因(高纬度人更聪明)、河谷发达农业的原因、工业制品的原因
③研究因果才能打破因果。
2、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例证
①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后代在1000年里分为了毛利人和莫里奥里人,1000年后一个还是部落,一个却成了帝国,并且血腥屠杀了前者,为什么?
环境决定了生存方式(农业or采集),生存方式决定了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产生了行政单位,行政单位衍生了经济科技。
②欧洲人殖民新大陆。160人的西班牙乌合之众征服了数百万人的印加帝国,而不是反过来,这个例子富有戏剧性,使得作者书中接下来的观点无比令人信服。
欧洲人的胜利是军事技术、疾病、航海技术、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导致的。
3、直接原因与终极原因
①直接原因是从最近的视角看,1500年时的不同,欧亚的领先优势地位,包括以下这些因素:军事技术、疾病、航海技术、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这也是本书名字的来源。
②终极原因:
首先限定研究跨度:起点是13000年,终点是现在。
其次是粮食生产。
ⅰ粮食生产:靠农业和畜牧业产生食物,而不是靠狩猎和采集获得食物。
粮食生产的类型:独立产生的祖代(中国是其中之一);引进后的二代;至今仍是采集时代
粮食生产的方式:驯化动植物。
动植物的驯化——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稠密。因此而带来的粮食剩余和(在某些地区)利用畜力运输剩余粮食,成了定居的、行 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会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能否利用驯化的动植物,最终说明了为什么帝国、知书识字和钢铁武器在欧亚大陆最早发展起来,而在其他大陆则发展较晚,或根本没有发展起来。
粮食生产的差异:生产中心出现时间先后的差异,地点的差异是因为物种还是民族?作者回答是物种,早先的人类都是博物学家,没有驯化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物质出现。
粮食生产的传播:大陆轴线造成了传播速度差异。气候、地理、植物动物这些原因综合起来造成了欧亚的领先优势。
ⅱ因果关系:粮食生产是枪炮、病菌和钢铁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前者为因,后者为果。
粮食生产→人口
粮食生产→病菌
粮食生产→文字
粮食生产→技术
粮食生产→政治
然后,是地理差异产生了粮食生产的差异。
因此,那个更终极原因就是地理环境。
4、时间倒推
13000年之前,由于集约化农业和狩猎采集生活方式的分离,各个民族开始逐渐产生差异。
1492年之前,差异已十分显著,有些社会进入了使用枪炮、病菌和金属的阶段,有些还是狩猎采集阶段。
从13000年到现在,欧亚大陆获得了领先优势即一个大陆比另一个大陆在发展上所具有的积累、准备、已成熟的条件。其他大陆在近代引入可驯化的动植物之后也开始了大范围的农业生活,所以这样的领先优势只是漫长人类长河中的一段时间,以后10000年如何还难以预料。
三、这本书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本书中提出的历史模式在读完全书有理有据的阐述之后,我是认可的,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差异并不明显,甚至现代也没有发展出一套单纯是测流体智力的测验。但是各个民族所在的大陆上,地理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诞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自然也不同,这种文化曾帮助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进化,只是在近代剧变的环境中开始变得不适应,进化需要时间,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太快,所以在疼痛中,如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被迫开始进入了新世界。这种观点把差异完全归结到了客观因素上,似乎欧洲先进、非洲落后全部的原因都是“地理”不同,其背后的假设是人类生来就是要“进步”的,只不过客观限制了他们。其实不然,人类在面临重要的转折点时,并非是被动等待变化开始的,甚至很多是时候,由于自己的决定,反而对变化关起大门,使自己倒退,所以以环境来解释历史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此外书中有一个特殊的观点“最佳分裂原则”,我是不赞同的,虽然后来进一步类比到组织内部的管理方式,把问题变成了什么样的组织模式更富有创造力,但这其实是两个概念。国家的组织和企业的组织面对的问题根本就不一样,这样去作类比,可能是作者看到面临的争议太严重。至于如何是最好的组织,这里我并不打算去讨论,因为事实会证明一切。而且考虑到最近的疫情,也无需大段文字去论证。
四、这本书对我的意义
1.如何去看待历史:之前上学的时候,我学会了看一件事要从政经文社背景去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开启了一种更大的历史观,戴蒙德从13000年开始看一件事,黄仁宇从500年前开始看一件事,这样的思路让我感觉研究历史就是研究现在,甚至是研究未来。
2.下面这幅图是我在看书中一直会参考的,还有各大陆的地形图,感觉自己的地理知识都得到了复习。
3.阅读这本书是在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心中有框架阅读起来果然更容易,本书可作为练习,因为其中的观点明确,论点论据都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