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想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由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合作出版的《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这本书主要讲授的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很重要这件事在今天看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作为八零后,我们小时候被教育的是在家要听父母话,在学校要听老师话,因此,我们很自然的就养成了《学会提问》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海绵式思维”——对自己听到、读到的任何信息全盘接受。
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无比发达的信息过载的时代,随便一个问题,用百度或其他浏览器一搜,都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答案。
比如,“学区房要不要买?”。
百度一搜,有人告诉你要买,因为好的学区教育资源好、环境好,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事半功倍。也有人说,不用买,孩子要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再者,父母如果为了买学区房扛上承重的房贷压力,没时间陪伴孩子,反而得不偿失。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单纯应用“海绵式思维”,不但无法解决我们的困惑,反而让我们更加迷茫。
《学会提问》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来帮我们做选择。那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习惯了“听话”的成人怎么样才能拥有批判性思维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把看似复杂的批判性思维总结成十个简单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掌握这些问题,并勤于练习,便都可以学会。
当别人向你兜售一个观点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你进行一个论证。
而一个完整的论证结构应由论题、理由和结论构成,看似简单的论证后面可能隐藏了说话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并分析说话者给出的理由是不是可信。
就拿当下热门的“垃圾分类”来说,有人认为刻不容缓;有人认为多此一举。面对这两者观点,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通过读这本书我发现, 垃圾分类争论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不同的价值观,即环境保护和效率哪个更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接受了与自己价值观相一致的一方,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仔细评估他给出的理由,比如关键词有没有歧义,论证中有没有谬误等,这样我们自然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听了这个例子你是不是对学习批判性思维这件事有了些信心呢。
事实上《学会提问》就是这样一本既简单又全面,且实用性很强的讲授批判性思维的小书。
诚如本书译者所言,学习批判性思维最怕的就是认真,相信只要认真对待,我们都会成为一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慎思明辨之人,共勉。
本文文字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