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弗洛伊德在《哀伤与忧郁症》中指出,抑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因失去真实的爱而感到的悲伤,另一种是因心理性原因如未达理想而感到的失落。
这两种抑郁形式都反映了对丧失的反应。
结合心理学家的研究,与抑郁有关的丧失分为以下三类:
1.自我认同感的丧失
心理学家比布林提出,抑郁倾向的个体通常具有过高的自我理想:
(1)过分要求被爱、被欣赏、被尊重;
(2)过分要求强壮、有能力、成功以及独立;
(3)过分要求优秀、有爱心、有道德。
这样的高标准使人一旦无法达到,就会陷入抑郁,放弃希望,认为自己无法实现理想。
比如:一个曾经在职场中表现卓越的员工,突然被告知职位被裁撤。
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
尽管他仍有能力找到新工作,但他觉得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曾经设定的高标准。
这种认同感的丧失让他感到努力变得虚无、无意义。朋友和家人的鼓励在他看来也显得苍白无力,使他愈加孤独无助。
2.情感归属的丧失
重要他人的丧失会让个体失去生活的希望。
面对丧失,一个人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五个阶段。
抑郁的固着在于无法接受这种丧失。
心理学家托马斯·奥格登指出,在对丧失的痛苦反应中,自我被分裂成两部分:
批判的自我和认同客体的自我。忧郁症患者通过内化客体,避免了丧失的痛苦,但也因此与外部现实隔绝,失去了生活的活力。
抑郁症患者的内部世界被这种内化的客体所控制,使他永远无法真正摆脱丧失的阴影。
3.掌控感的丧失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抑郁的人对自我有三类核心看法:无能力、无价值、不可爱。
这些信念不一定让人时刻处于抑郁状态,因为他们发展了许多中间信念,这些信念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一定的掌控感。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当狗无法逃脱电击时,它们在以后即使有机会逃脱也不再尝试。
塞利格曼认为,当人们觉得自己无法控制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时,抑郁就会产生。
CBT并非试图提升来访者的掌控感,而是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真实的自我,通过改变负性认知模式,找到新的应对策略。
1.自我认同感的重建
丧失自我认同感的人常常因无法达到过高的标准而陷入抑郁。
心理学家比布林指出,具有过高理想的人一旦认为无法实现这些标准,就会放弃希望,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实现理想。
因此,重建自我认同感至关重要 。
例如,一个一直是家庭中支柱的父亲,因为公司裁员失去了工作。
他感到自己失去了家庭中作为提供者和保护者的身份。
通过心理治疗,他逐渐学会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不再仅仅依赖职业身份。
他开始参与家庭活动,更加关注孩子们的成长,重新建立了家庭中的自我认同感。
2.情感归属的恢复
情感归属感的丧失常常是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失去亲人或重要关系后,个体会经历情感上的巨大创伤。
心理学家库布勒-罗斯提出的哀伤五阶段模型(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处理丧失的方法。
在实际的心理治疗中,帮助患者接受丧失,重建新的情感联系是重要的。
通过团体治疗或支持小组,患者可以找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归属感,逐渐走出丧失的阴影。
3.掌控感的再生
失去掌控感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无法影响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从而陷入无助和绝望中。
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
要帮助抑郁患者恢复掌控感,关键在于引导他们看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影响力和价值。
通过设定小的、可实现的目标,逐步恢复患者的自信心和掌控感。
例如,帮助患者制定每日计划并逐步完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4.运动与心理健康
除了心理治疗,运动也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运动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和血清素,这些化学物质能有效提升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通过规律的运动,患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
柚子在经历失恋后陷入严重的抑郁。
她感觉失去了自我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甚至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感。
在治疗过程中,她逐渐接受了失恋的事实,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通过规律的跑步和瑜伽,她找回了内在的平静和力量。
几个月后,她变得更加自信,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5.亲密关系中的抑郁
亲密关系的破裂常常会引发严重的抑郁症状。
这种丧失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人,而是失去了生活中的支柱和情感的依托。
在治疗这种抑郁时,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和接受失去的事实,找到新的生活重心和情感支持非常重要。
6. 丧失与自我成长
丧失虽然痛苦,但也是自我成长的机会。
在心理治疗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经历过巨大丧失的人,通过面对和处理痛苦,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7.接受与放下
抑郁的固着在于无法接受丧失。
要从抑郁中走出来,首先要学会接受现实,放下过去。
接受不是放弃,而是认清现实,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丧失是生命的一部分,正如阳光离不开阴影,唯有接受,我们才能重新找到前行的力量。”
——END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