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很复杂的,对于旁观者来说随地吐痰这种行为只有可恨,而对于她却是羞愧,以及不知如何开口劝阻。因为对于父亲的这些行为她还能够忍受,但在母亲身上她要花尽全身力气去压抑自己即将爆发的情绪,才勉强能忍住想和母亲吵架的冲动。她很善解人意,她知道母亲是因为没有文化才会如此封建愚笨,她会尽量耐心的去教母亲,可越是没有文化的人就越没有自知之明,母亲并不听她的,没办法她只能干生气。她也很孝顺,因为母亲的笨是出了名的,不论什么时候,在家里,在外面,总有人说母亲的坏话,以前的她胆小懦弱,不敢回嘴,毕竟在那种环境下生长,不对大人言听计从,那些大人是要给小孩扣上不听话的罪名的,所以每当其他人当着她的面说养母的坏话时,她只能装作没听到,那是她能想到的唯一的不让母亲被骂养的孩子没家教的办法了。可是现在的她可不怕了,在遭受了别人无数冷嘲热讽之后,她明白了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负,被欺负了是要还手的,可不能因为自己的懦弱让别人欺负成瘾。
母亲再怎么笨那也还是母亲啊,而且母亲是很爱她的,即使她不是母亲亲生的。母亲家里算上她有九个孩子,可想而知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七十年代,能活下来有多困难了,更别提读书了。母亲家里唯一能把书读到大专是最小的弟弟,母亲的弟弟也就是她的舅舅,现在是一名医生。那时外公是不想让舅舅继续读书的,一是考虑到家里实在是供不起,多个劳动力就能帮他减轻一份负担。二是外公也是愚昧的,并不知道读书的好处。那时外公想不到将来家里最有钱会是这个读书最多的人。后面是舅舅拼命坚持和外婆对幺儿的宠爱起了作用,外公才同意的舅舅继续读书的。即使有了外公的同意,舅舅的求学之路也并不容易,家里实在是穷啊,母亲回忆说那时舅舅穿的是姐姐们剩下的衣服,农村都这样,大孩子的衣服剩下来缝缝补补小一点的孩子就又继续穿了,冬天是很冷的,可是舅舅只有破旧的薄被,可就是这样舅舅还是坚持下来了,可能是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意念支撑着他熬过的寒冬和别人异样的眼光。
连最受宠爱的幺儿的求学之路都如此艰难了,作为四姐的母亲更是没有读书的机会了。可同样是没读过书的姐姐和妹妹,只有母亲是最笨的,每次回外婆家,看到外公外婆,她都觉得母亲把外公外婆愚笨无知全遗传到了,一点没分给其他兄弟姐妹。她也疑惑那时的父亲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追他的人也不少,怎么就娶了愚昧的母亲呢。
父亲和母亲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也就见过几次面,并不了解彼此,父亲是家庭观念比较强的人,也希望早点结婚,在媒人尽量把母亲往好了的夸的情况下,父母亲就领证了,他们办了当时最大的婚礼。直到现在她还觉得那个媒人坏事做尽,毁了父亲的人生,可是父亲却很乐观,他觉得这是命,也在努力去接受着,甚至还反过来安慰她。
也许刚结婚的那段日子他们确实是很幸福的,可谁都没有想到未来短短十几年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钱尝遍了生活所有的苦,父亲的酒瘾和烟瘾让母亲变成一个泼妇,母亲的懒和愚笨让父亲脾气越来越差。她一直觉得他们的结合就是个错误,父亲应该喜欢也适合贤惠孝顺,相夫教子的妻子,他们应该过着平淡却有点诗情画意的日子。而母亲应该嫁给一个和她差不多的人,起码不会因为三观不合而吵架,两个人共同努力赚钱养家。可现实是,母亲并不贤惠,也不孝顺公婆,还很笨,根本谈不上什么相夫教子,因为穷,还总想着出去赚钱。父亲三观比母亲正,同时他也不希望母亲出去赚钱。
每当他们吵架时,她都在想为什么老天爷要让他们在一起相互折磨。她曾提出过让父母离婚,可是他们现在在还同在一个户口本上。是啊,他们每天吵架,可也离不开彼此了。母亲每天晚上都会留一碗粥给父亲,因为她知道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喝一碗粥才会睡觉,尤其是从别人家做客回来。要是哪天晚上把粥喝完了,母亲还会强忍着困意待在厨房就为煮一碗粥给父亲,这是她亲眼看到过的,她想,也许这就是父亲想结婚的意义吧。父亲呢,他不跟母亲离婚,他说你妈这样笨又多病多灾的人,除了他还有谁会娶呢,不离婚是怕母亲没人娶生活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