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是这本书的焦点。
书中讨论的每一种方法都是用来帮助孩子和大人感受鼓励的。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拥有“我可以、我能行、我能改变”的意识。鼓励能教给孩子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备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为什么鼓励有效呢?
鼓励代表的是一种认可,这是孩子自信心的来源,得到鼓励的时候,心情也会变得美妙,所以孩子为了得到认可,就会不断地提升自己。
鼓励的时机也是很重要的,书中提到,只有在一段冷静期之后,鼓励才能被接受。当冲突发生之时,大人和孩子可能都会感到愤怒,而不能给予或者接受鼓励。
这时,就需要双方友善地退出冲突,你或者孩子去做积极的暂停,这往往是在冲突时刻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简单来说,当你处于暴怒情绪下,是没有办法鼓励孩子的,语言暴力非常容易误伤到孩子。
把握好的时机,度过一段冷静期,能够增加鼓励的效用。
在冲突时也不能忘记尊重孩子,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始终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并且赢得孩子的合作。
那怎么赢得合作呢?一般可以仿照这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这几点做起来并不困难,赢得孩子的尊重之后再进行鼓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中老师为了改变脾气暴躁的杰森,将把握时机、赢得合作和相互尊重结合在一起。
他让杰森在放学后留下,用和善的态度和他交流。由于杰森脾气恶劣,频繁地发脾气,老师曾经惩罚过杰森,老师为此道了歉,并询问杰森是否愿意和他一起找到解决脾气暴躁的方法。
一开始杰森并不愿意合作,老师表示理解,并让杰森注意自己生气时身体的反应。这个提议让杰森很惊讶,他决定和老师约好当下次发脾气时来找老师,告诉他的发现。
也许是老师友善和尊重的态度,杰森感受到了自己的归属感,他有五天都没有在课堂上发脾气,没有通过不良行为来寻求价值感,但这并不能持续到永远。这一次大发脾气时,老师让杰森去教室外面做“积极地暂停”,以此冷静下来,承担起自己犯错的责任。离开教室时不必征得老师的同意,老师非常理解他,相信他能够自己处理好情绪。
杰森在和老师的谈话中得到了鼓励,这个星期,杰森去了教室外面三次,每次约3-5分钟,回来后情绪明显平静多了,每次回来老师都会朝杰森竖起大拇指,向他的行为表示肯定。
一周后老师又找杰森谈了一次,并夸奖他最近一直做得很好,是否愿意继续努力改进。杰森愿意。
在随后的一年里,杰森很少走出教室,也很少发脾气了。
这是鼓励的力量,我们要多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认可并鼓励孩子好的一面。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多关注并认可孩子的进步,我们期望的是孩子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是期待完美。
于2020年4月23日一周读书计划,2021年5月21日整理进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