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0点,我收拾好想坐在沙发上歇歇,顺便关了客厅灯。双双在爷爷奶奶屋里玩儿,过一会儿出来喊我“妈妈!妈妈!”我故意没答应,一是想休息会儿;二是想逗逗他,看他会去哪儿找我;三是我觉得之前叫他他不理我,我也想试试我不理他他的反应。
双双变的很着急,开始在房间里找,在阳台找,在卫生间找……我爸还加了一把火“你妈出去了!”双双赶紧跑客厅去看看门有没有开,情绪大概处于崩溃的边缘,马上就要哭了,我爸赶紧说:“没出去,你看看沙发上坐的是谁?”双双返回去抱住我爸开始拼命的哭起来!!!
原来看不到我他变得这么着急、慌张、恐惧,我有点后悔这个恶作剧,赶紧站起来去抱他。看到我,他立马转身让我抱,两个手圈起来勒我的脖子(刚刚有多么恐惧,现在就有多么愤怒),勒一下(愤怒),抱一下(依恋)反反复复好多次……此时我不知道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只能用手慢慢从上到下抚摸他的背,希望以此能平复他的情绪……
想起去年6月,我因为出差,顺便带双双和爸妈去常熟、苏州、杭州玩儿。在宾馆里,我爸妈和叔叔婶婶聊天,双双来回出入房间,我要不停跟着他。后来我们比赛看谁先跑到房间里,他跑的特别积极,我装作在后边追,他赶紧跑进房间把门锁上,我敲门他故意不开。我假装说:“你不开门,妈妈走了啊!”说完藏在侧面(背离出口的方向),他打开门往出口方向一看我不在,奔溃大哭着往出口的方向跑去,我跟在后边边追边喊“妈妈没走!妈妈在呢!”无论我怎么说都无济于事,他大哭不止……()
心理学上关于“恒常性”的实验:妈妈跟6个月宝宝玩耍,妈妈突然把脸捂起来,婴儿瞬间就崩溃了。他觉得看不到妈妈,就是妈妈消失了,不存在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幼儿并不知道,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这个“实体”还是依然存在的,这个“恒常性”一直要到6岁才能建立起来。
我能领悟和体会双双这两次有多么崩溃,真的好后悔、好内疚这种恶作剧。不知道这两件事会不会在孩子心理造成永久的阴影,只希望能尽量弥补,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晚上,我不停的跟双双说:“妈妈不会走,妈妈走之前一定会跟双双说,如果妈妈没有说,那妈妈一定没有走,都跟双双在一起,好不好?”
P.s.双双今天一天都缠着我,走哪儿跟哪儿,上厕所也跟着,一直伸手要我抱着(退行成了小婴儿的状态)。没关系,建立安全感要走的阶段,妈妈陪你一起再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