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
被别人的爱照亮,要靠机缘;而被自己的爱照亮,只需对身体感受保持充分觉察与接纳即可。
最近抽空重读了一遍武志红老师的《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感觉还是获益良多。这本书目前再版的书名改成了《走出人格陷阱》,我觉得还是原先的书名可能更贴切。
这一段时间每天下班去体育场跑步,刚开始跑了二十分钟左右就感觉很累了,但我发现只需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感觉上,仔细感受跑步时身体的律动,这时大脑神经反而很放松,一点不觉得累,于是一口气跑了两个20分钟,如果晚上时间充裕的话,我想再多跑十几分钟也完全不是问题。由此我发现“觉得累”有时并非身体真实感受,而只是大脑发出的“假指令”而已。
这几天老婆身体不太好,我建议她每当不舒服的时候,就把注意力放在仔细感受身体感觉上来,这样无形中就解放了大脑神经,人就不会胡思乱想,反而会感觉精神很放松。这就是所谓觉知身体的智慧吧。
可能跟很多人的直觉相反,相比大脑中的想法、观念、思想等,人对自我身体感受的觉知,才是更深层更扎实的智慧。那些凡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伟人,通常都有着非常强大的身体觉知力与感受力,始终坚定地与自己的身体感受建立强大链接,并在这种坚实感受支撑去采取坚定行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身体感受是人体验宇宙智慧的唯一通道,人的身体本相与宇宙本体碰撞的那一刻,就是最深的智慧体悟的契机。而人头脑中自己觉得各种华丽丽、牛逼闪闪的所谓思想、观念、智慧等很可能只是你从书本、从社会、从他人处道听途说来的,只是漂在脑海浮云中,而无法真正落地去指导生活实践,正所谓“听了那么多道理,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相比头脑中浮华虚荣的思想观念,人的身体觉知、身体智慧才是实实在在的,唯有经过了身体躬行获得的知识、智慧、体悟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才会化为人的血肉。正如大诗人陆游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大脑中深信不疑的好多观念、思想其实不是你自己的,而是来源于外界的灌输,尤其是来源于小时候你身边重要亲人的观念灌输与养成。不过这一切都是在不自觉中完成的,所以你长大后会觉得你头脑中的观念、想法完全属于你自己,你是你自己想法的主人,殊不知你只是“内在父母规则”的傀儡而已。
根据心理学上“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理论,我们小时候与身边重要亲人比如父母与小孩的关系,在长年累月的相处模式会慢慢内化进孩子心灵深处,形成我们的人格基础结构,也就是所谓“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在其后几乎一生中,我们都会无意识地把拿这套模式来处理我们在外在人际关系,来面对我们的真实人生。
比如小时候父母对你严厉苛责、逼迫你不停努力学习、必须表现完美、必须考一百分之类。小孩子为了赢得父母的爱,虽然面对父母严厉要求内心很痛苦很焦灼很压抑,但会毫无保留地认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并把这种外在严厉苛责的父母要求,一点一滴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内化为“内在父母规则”。等孩子长大后,即使没人督促,他也会一丝不苟严格按照心灵深处或固化在人格基础结构中的“内在父母规则”来严格要求自己、逼迫自己不停努力。
仿佛只有不停努力、做出成绩,才能为自己感到高兴,才能由衷地稍微体会到一点点自我存在的价值,才能稍微允许自己喘口气;接下来又开始逼迫自己不停努力,就这样一直在严厉苛责的“内在父母规则”逼迫下,扮演着乖乖听话、强迫努力的乖孩子,一条道走到黑一直走到生命终结。
这样的人生本质上,只是证明了你把自己活成了毫无保留坚决执行“内在父母规则”的俘虏或傀儡,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最可怕的是你对一生驱迫自我行为的深层动机和底层逻辑,一点自我觉察都没有,你始终是在无意识、无觉知地活着。不是因为你爱努力、爱奋斗,而是你从根本上来说就没有自由选择权,你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奋斗,否则你自己内心一定不会放过自己、一定不会让自己好过。
当然逼迫孩子不停努力的父母只是一种类型,这样的孩子觉得只有不停努力、不停做出成绩才能赢得小时候真实父母及长大后内心深处“内在父母”的爱与认可。终其一生他们都会陷入强迫性不停努力的死循环,觉得只有不停努力做出成绩,心里才会踏实一点、才会好过一些,自己才能觉得活得有价值一点;而这些感受本质上都与真正的人生幸福感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有一种父母会让孩子觉得只有自己表现无能幼稚、无法自立、祈求父母帮助,我才会爱你。这样的孩子一旦表现出独立自主想要干点什么的意志力,通常会遭遇父母严厉干涉,威胁孩子你这是想造反了,乖乖当无能听话的乖宝宝父母就会爱你,瞎折腾啥的就剥夺对你的爱,就像《千与千寻》中婆婆养的巨婴儿子一样。
长年累月这样给孩子洗脑,孩子长大后注定百无一能,即使本身有潜力有能力做出一点工作成绩、能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之类,他们也会因内心深处“内在父母”根深蒂固的强力控制要求而不敢轻举妄动;表现在外在层面就是懒惰无能、啃老不负责任之类。
记得前几年看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有一期一个男孩的表现给我印象特别深。他跟女朋友俩人谈恋爱,他竟然懒到了一下班鞋都不脱就躺在床上玩游戏、玩累了和衣而睡,直到第二天起床;女朋友出差,他竟然大部分时间也选择躺在床上吃方便面、吃西瓜、吃稀饭,如果可能的话估计他也很愿意在床上解决内急问题。这种病态的懒惰是否源于他的人格基础结构层面对自我活力的深层束缚呢?也就是说是否源于他的内在父母对内在小孩的精神扼杀呢?
说了这么多,本质上我是想要说明,我们通常在大脑层面深信不疑的很多观念、想法、以及对于自我人生的假设、看法、思考等等之类我们非常看重的甚至定义为核心自我的东西,其实很可能只是来源于小时候周围重要亲人对我们的强力灌输。只不过成年后你把这些东西无意识地当成了核心自我观念,并且义无反顾地按照头脑指令去行动、去生活,到头来却根本想不到,自己成了无意识执行他人指令的提线木偶,成了家族命运轮回的牺牲品还不自知。
已故伟大作家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曾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生活在白鹿原的白嘉轩有两个儿子白孝文、白孝武(还有一个女儿白灵),听听这俩名字就知道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文化期望,那就是要孝顺、要孝顺,凡事要听家长的,要听父母的才是好孩子。白孝文面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强制要求,从刚开始的无意识屈从到最后的决裂反抗,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而白孝武一辈子都无意识地认同、践行着文化基因对他的强制要求,乖乖地、听话地、一丝不苟地传宗接代、孝顺父母,成为传承宗族血脉与文化基因的木偶傀儡。只有白灵可能因为具有很大的灵气和勇气,最终才勇敢跳出传统文化的桎梏框架(原本要被父母驱迫去嫁人),去开创完全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而白嘉轩自己面对深爱的老婆去世,他表达感情的方式竟然是对即将死去的老婆说,“你安心去吧,我一定会给你唱一台大戏!”私人感情表达竟然如此程式化、套路化,但白嘉轩的本心是真诚的,我相信在其祖上其他长辈可能也曾经以“让唱戏班子唱一台大戏”这种程式化的方式来表达过对逝去爱人的私人爱意吧。
就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写所深刻揭示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下的家族结构,本质上是一种小农经济组织,夫妻结合在一起过日子、生养孩子之类就是为了传播基因、为了延续血脉、为了让整个家族活下去。而不管是夫妻之爱、父子之爱等等这些浪漫化的东西在小农经济背景下都是不稳定的、低效的、危险的、是必须祛除的;只有孩子乖乖听父母的话,一代代人谨守孝道才是最简单最实用最高效的生存之道,是最最有利家族生物基因及文化基因传承的决胜王道!
据说豆瓣网上曾有“父母皆祸害小组”,我觉得那些觉得“父母皆祸害”的人,其内心深处是真心觉得“自己是祸害”,只不过是受不了这样血淋淋惨痛无比的自我谴责、自我鄙视、自我责备,才把这股自我怨恨无意识地投射给父母,觉得父母皆祸害,自己吃苦受罪都是父母给害的,谁让父母不经允许就把自己带到这个世上,生下来又要完全彻底地听父母的话,必须做孝男孝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贯彻父母意志的傀儡而活在这世上,完全抹杀自我,活得痛苦又分裂。
殊不知父母也是他们父母的傀儡,你以为他们愿意生养你这不听话的怂孩子吗?他们也是不由自主必须遵从家族文化基因和生物基因的传承命令,必须通过生养孩子把家族生物基因和孝道的文化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换句话说,不知者无罪,父母是无意识的,他们是无辜的。在他们当年的外在生活条件和内在文化基因束缚下,他们已经把最好的通通都给了孩子,他们已经做到最好,他们无法给予孩子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也无从着手实践的东西。我说的就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所谓“父母的无条件的爱”。这怎么可能?
不仅是过去即使是现在,可能多数中国家庭在本质上或者说在骨子里还是一个小农经济组织,经济性是骨子里的根本使命——养育孩子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意志、最大化传承父母的生物基因和家族文化基因,说大白话就是“作为孩子你就必须乖乖听父母的”,这才是最大的天理王道。什么“给予你无条件的爱”,别扯犊子、别扯这些没用的!你父母也是这么熬过来的,他们也没体会过你们爷爷奶奶给予的所谓无条件的爱的滋味啊。
就是这样,一代代人在传承上一代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中轮回、死去、新生,轮回、死去、新生;代代无穷已……而破除这种轮回链条的使命,如果你愿意的话,只能由你自己当下来承担,不要再怨恨父母、不要再苛责小孩子,有可能的话,尽量对自己好一点,对父母好一点、对孩子好一点。
对自我内心感受和身体感觉保持觉察和觉知,对驱迫自我行动的内在动机和深层逻辑保持觉察和觉知,始终与自我身体感受建立深层链接,扎扎实实活在这世上。不要盲目无明地把自我内心焦虑不安、痛苦焦灼等感受不停无意识地向父母长辈、向孩子去投射。努力创造外在空间和内在心理条件,允许孩子张扬自我个性,与自我感受建立链接,能够按照TA自己的真实感受轻松愉快地生活下去,而不是把TA又变成跟你一样、跟你父母一样的家族文化基因的遗传傀儡,还不自知,还TM觉得是在无条件地爱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