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有一根猫尾巴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虽然我不养猫,但不烦,有人说猫有时摇摇尾巴,其实是在回答你的招呼,只是它不愿搭理你,所以把尾巴搬出来对付你。

说法看似很搞怪,但想想,小猫好像是经常在趴着时摇尾巴,据说在装睡觉,你叫它它都听得见,摇尾巴就是明证。真是精明至极,都说猫狗通人性,在人身边久了万物都有了灵性,猫更是如此。

我也想有一根像猫一样的尾巴,长长的,顺滑的,毛茸茸的,不讨人厌的,关键是还能作答的。当我不想说话时,它可以替我说话。当我不想应酬时,它可以发挥公关交际的作用。总之,有了它,我就可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任谁人也不能打扰到我,即使勉为其难让我张张嘴也别想。

都说母女连心,我妈是最懂我的。有时我妈问我什么,我懒得说话,就闭着嘴发出几个高低音符,她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领会我的意思。现在我跟先生之间偶尔也这么互相“敷衍”,比如在刷牙时,好在对方都能听懂。

如果有了猫尾巴,声音都不用发了,直接摇摇尾巴就可了事。这不是懒的说话,而是刚好自己正在想事或者思考什么,不愿有人打扰而分神。比如谁让我干点什么,又不是很着急,我就可以摇摇尾巴一边答应着,一边又不耽误我手头的活。

当然这是靠动作传达的意向,如果需要遥远的声音作答,可能还是有弊端的。别人会误以为我不愿意或我无动于衷,因为距离远他们可能看不到我摇尾巴了。

不能分身乏术,那就变个孙猴子,可以随时灵魂出窍,在需要我的场合可以变出一个我,而另外真实的我爱干嘛干嘛。

《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就希望一分为二,理性的那个顾大局,感性的那个可以随心所欲的敢爱敢恨。当我们身陷矛盾中时,总有两个我跳出来,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拉扯的我难以抉择。

其实有时我们多么渴望真的有一个可以替我们分身的第二我,每每出现尴尬的境遇,那个替代品就可以勇敢的顶上去,让真实的自我钻到地洞里。

当我们悲伤时、烦恼时,就会有一个假我去面对,而真我可以高枕无忧的唱着欢乐歌。这不是推卸责任,都是同一个我,只不过有两副面孔。

很多时候我们想让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在我们不善应对的境遇,在我们情非得已的场合。

这似乎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受某事的刺激,主人公突然分裂成两个人,有两种结局,因为故事里的时光会倒流。

有一部电影《动物世界》,男主角心中住着一个小丑,一个动物般凶猛的破坏者,可以与一切邪恶势力对抗而无所畏惧。这是人类世界的残酷而只能求助于动物世界的血腥杀戮方能解决问题的理想世界。

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用人格分裂来解释,即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人格存在,就犹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之于周围环境的逃避,是之于复杂人际交往的自身的软弱无力。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我们的生活不是永远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人生的瓶颈。危难来临时,我们缺乏勇气,主观上不愿直面现实。无处逃遁,只能迫使人格分裂。

生活中还是要积极一些,乐观一些,这样周围的气场也会跟着好转,阴霾总会消散。那个真实的、强大的、勇敢的自我总会战胜那个虚假的、懦弱的、胆小的自我。

人不可能有猫尾巴,也没有人会替我们出头,万事还得靠自己。因此,适当给自己一点独立的空间,为我们的心找一个出口,这样才不至于窒息而死,亦或是人格分裂。

end

作者微信公众号:李拜天儿(ID:lbt061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