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五·八】
张文敏公以书法掩诗名。余见手书《春莺啭》云:“绸压香筒坠宿云,花魂愁杀月如银。独听鱼钥西风冷,又是深秋一夜人。”
张文敏,即张照(1691—1745),字得天,号泾南,亦号天瓶居士。江南娄县人。清藏书家、书法家、戏曲家、书画目录整理者。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十一年(1733)官刑部尚书,以预修《大清会典》,书成,加一级。十三年(1735)为抚定苗疆大臣,无功,革职拿问。寻赦之,命在武英殿修书处行走。乾隆七年(1742)历官至刑部尚书,供奉内廷。九年十二月(1745),丁父忧,奔丧至徐州,卒于途中。谥文敏。乾隆时大书法家,常为乾隆皇帝代笔,擅长行楷书,是书“馆阁体”能手。性地高明,深通释典,诗多禅语。兼能画兰,间写墨梅,疏花细蕊,极其秀雅。尝作白描大士像,寥寥数笔,而法相自佳。著《天瓶斋书画题跋》、《得天居士集》,刻有《天瓶斋帖》。
香筒,音xiāng tǒng,亦名香插,为东亚汉字文化圈传统用于净化空气的一种室内用品、常见的祭祀供具之一。造型与古时民间使用的筷笼相似,是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一般是将特制之香料或是香花放入筒内,使香气从筒壁、筒盖的气孔中溢出。是古代贵族生活必不可少的实用品。由于香桶放置祀神敬祖的香枝,故做工装饰均有讲究,并以各种吉祥图案装饰,以表对于神明祖先的虔诚敬意。材料多样,以黄杨木最为常见。亦或用紫檀、竹子等做成。工艺一般都非常精美,其雕工多为镂空,较为经典的图案有商山四皓、惠山五老、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等。
宿云,音sù yún,释义为夜晚的云气。唐·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诗:“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元·赵孟頫《桃源春晓图》诗:“宿云初散青山湿,落红缤纷溪水急。”
鱼钥,音yú yuè ,意思是鱼形的锁。南朝·梁·简文帝《秋闺夜思》诗:“夕门掩鱼钥,宵牀悲画屏。”宋·欧阳修《清明赐新火》诗:“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独听鱼钥西风冷。鱼钥,是鱼形的锁,怎么可以用来听?这句诗读来似乎不通,实际上是因为汉字简化后,后人不知道“钥”字的原形原义而导致的错误。钥,在篆字中是门内一个龠字,龠,读yuè,古代乐器,形状像笛。会意字。从品、侖。“品”表示乐器的管孔,侖是按顺序排列之义。吹籥短小,三孔;舞籥长而六孔,可执作舞具。多用竹制,后写成“籥”。钥,《说文》:“本作𨷲。关下牡也。”钥本来的意思是门的直闩,即上穿横闩下插地上的直木。横闩上有孔,便于钥插下,有孔的横闩形状类似龠,故门内一个龠字合起来就是门的竖闩——钥。后来钥的字义包含了锁,又为金属制作,故写成了“鑰”,又因为古人在日常书写中,尤其是在草书中,将“鑰”省写成似“钥”的样子,故后来简化汉字时统一写成了钥。但此简化字导致原字中“龠”字的消失,使其带有的声音含义也失去了,因而有些词语变得很难理解了。如“哀钥”,指悲伤的乐声;“呼天钥地”,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当我们弄懂了“钥”字的来龙去脉,并知道“钥”在《康熙字典》中又“通作籥”之后。按照“獨聽魚鑰西風冷”的写法来理解,就可以体会到诗人夜闻西风过门的独特声响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