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们的成长经历,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生气的时候?比如,小时候父母答应我们的事情没有做,我们会觉得受到了欺骗。当我们提及此事的时候,父母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反而指责我们不懂事,不懂得体谅他们。我们会觉得委屈,觉得生气。明明是父母的问题,怎么就成了我们的错了?越想越觉得生气,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种情绪。
现在我们长大了,也会和父母因为各种问题吵架。有时是因为在外工作还是回老家的问题,有时是因为单身还是结婚的问题,有时是因为生孩子还是丁克的问题。每每吵架过后,父母依旧会指责我们不懂事,说我们让他们生气了。可是我们自己也觉得愤怒,自己怎么就不懂事了?因此我们会很烦恼,尽管我们长大了,可是依旧会被愤怒这种情绪所困扰,不知所措。
那我们该怎么应对自己这种愤怒的情绪呢?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简称《原生家庭》)一书中,作者苏珊‧福沃德给我们分享了一些管理愤怒的方式,帮助我们学会应对愤怒。
首先,我们要改变以往压抑愤怒的做法,开始允许自己愤怒。在生活中,我们每当察觉自己因为父母而愤怒的时候,通常会觉得自己错了,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对父母生气。
于是我们选择压抑愤怒的情绪,假装一切都好,但是愤怒依旧在那里,没有释放掉。正如作者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所说,“压抑的愤怒好像一颗定时炸弹,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会爆炸。”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对愤怒情绪的认知。其实,愤怒只是一种情绪而已,和喜悦、悲伤等其他情绪一样,只是我们的一种感受。感受没有对错,只是我们对于事情的反应。而且愤怒这种情绪的出现,是在提醒我们,令我们感到愤怒的事情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我们允许自己愤怒过后,还要把愤怒表达出来。当你知道自己愤怒时,通常会有一些害怕,害怕自己如果把愤怒表达出来,会伤害到其他的人。不用担心,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怎么表达愤怒这种情绪。要表达愤怒,有许多好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有效,又不会伤害别人。
比如,在你十分生气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把自己隔离起来,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用力捶打枕头或者抱枕,把怒火发泄出来。你还可以对着让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这些方式都可以让你发泄怒火,也不会伤害到别人。
还有一种好的方式,那就是运动。把愤怒的情绪转化成运动,让自己释放掉这种情绪。比如当你觉得愤怒时,可以走出家门,快步奔跑,或者可以选择骑自行车,还可以选择打篮球或者网球等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愤怒,还可以产生多巴胺,让我们觉得放松和愉悦。
最后,表达完愤怒之后,开始解决让你愤怒的问题。表达愤怒并不是事情的完结。在表达愤怒之后,我们会平静下来,接下来就是开始解决让自己愤怒的事情。
我们知道,因为和父母争执而导致的愤怒,是在提醒我们和父母之间有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在表达愤怒之后,要去解决让我们烦恼的问题。比如,小时候我们不独立,父母会管着我们。但是长大了之后,他们还在干涉我们的生活。为此发生的争执,为此生的气,就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现在长大了,不想再被那么管着了。
因此,接下来我们就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一是认识到父母的管束是一种建议,我们可以不用像小时候那样,一味地顺从他们;二是不奢望改变父母干涉我们的习惯,而是让自己独立起来,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负责,不再像以前那样事事寻求父母的意见,也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成长。甚至是在合适的时机,和父母探讨这件事情,坦诚地告诉他们我们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想法。
以上提到的《原生家庭》书中这些应对愤怒的方法,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掌控愤怒,而不是被愤怒所影响。既然我们不想再重复以前的日子,那就勇敢地去面对愤怒。只有直面愤怒,才能去表达愤怒,也才能解决愤怒背后的问题。
我们还需要明白一点,因为和父母的问题而导致的愤怒的情绪,虽然看上去很难应对,但是也不要觉得恐惧,我们可以试着去面对。只要开始改变,事情就会慢慢变得容易。最终,我们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学会应对愤怒,学会应对父母。唯有此,我们才能掌控愤怒这种情绪,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