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药性(续)
慢性衰弱症
治疗慢性衰弱的这个慢性衰弱症,就特别强调黄芪这个药物就是要久服才能断根,就举了个例子,就是黄芪粥,黄芪糯米粥。
这一开始是清代的《冷庐医话》里面讲的一个事,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水肿病怎么样都治不好的时候,用黄芪糯米这个结构可以把水肿病治好。其实黄芪糯米里面的糯米比较不关系到水肿,是因为黄芪那么大剂量一直吃,肺会干掉,因为黄芪虽然补这个肺气,但是它不润,所以如果长期吃黄芪的话,一定要反佐一点比较润的药,把那个肺保护住。
基本上我们说肺为水之上源,一个人的水的汽化这件事情很关系到肺。
而黄芪本身单独来讲它是走三焦,走三焦腠理,抽水的效果很好。
他就讲到有一个病人,他的这个水肿,大小便不通,非常危险,然后吃黄芪粥吃到越来越好了,但是后来,他觉得自己快好了,就没有再吃了,就吃别的药,然后差一点死掉,然后就还乖乖的,一直吃一直吃,才吃到好。
因此后面一页,岳美中教授他就说,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慢性肾炎的后期可以用黄芪粥来断根,有时候肾脏炎好了以后,个人的蛋白尿什么就一直去不掉,还一直一直长期吃黄芪粥的话就会越来越好。可是就算你蛋白尿完全好了,你还是要继续吃好几个月,这样子才能够完全断根。
而他这个说黄芪加薏苡仁加红豆,那这些都是基本能够利水的药,那鸡内金,岳美中他自己的解释是说鸡内金是可以修补某一些组织,就是微小的血管的组织,说它化瘀也无所谓,那金桔饼的话主要是可以给小孩子治病的,所以呢,吃药前一定要给他吃糖,然后吃完药要给他吃糖,这是拿来开胃的,开小孩子的胃,所以你不要把他想得多严重,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药性。
那么最重要的是他讲到还要连续服用三个月,就是好了之后还要吃三个月断根,这也是临床上在使用黄芪会遇到的一个思路。
就是说黄芪这个药你要急也急不得,像后面的这个玉屏风散,是中国现在很有名的一个固表的药,就是吃下去之后,这个人,有些人很容易动不动就一身汗,又很怕吹风,这种人的话在时方的世界就是用这个玉屏风散。朱丹溪在创方的时候,那个比例我们后代都很不喜欢,后代医生都是说玉屏风散一定要什么,黄芪7防风3这个比例比较安全,你用1:1的话,越吃还越越虚的,就是黄芪的那个固表的力道比不上防风散风的力道。
当然历代对这两味药,有一大堆的论,也就是喜欢什么时候都在抄同一句话,说什么因为黄芪跟防风是两味相畏的药,就是谁怕谁,就是怕的药加到一起反而力道特别强。
可是其实,我们说18畏18反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中医的世界非常架空的东西,偶尔有个什么药反什么药,会有一点有用的,比如肉桂反赤石脂那种,人参反五灵脂这种东西是真的,但是大部分的那个相反相畏在临床上都不知道是干嘛的,所以简单就是一个祛风,一个补表,加起来效果都不错。
而这个方剂其实它的渊源就是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医者徐蕴中(音)治疗这个柳太后的这个风病,好像这个什么皇太后,她已经中风了,不能动了,然后这个医生徐大夫,因为皇太后不能灌药,你想想看,有的时候我们中国医生中医灌药是可以把人家的门牙敲掉来灌的,那皇太后的门牙你敲敲看,就是你敲了之后也不要活了。所以那时候怎么办,就是用这个几十斤的黄芪跟防风,在床底下蒸,然后它这个蒸汽弥漫在这个皇太后的房间里,然后皇太后就借着呼吸黄芪跟防风的药气,然后从中风的状态慢慢恢复过来。这个故事就是唐书里面的这个故事,慢慢发展到后来就变成这个玉屏风散去,而柳太后中风这个故事,后代的经方研究者也开始在这样讲,你说黄芪五物汤怎么可以治中风,他说你想这个柳太后,柳太后中风可能真的是脑溢血,可是,中医用什么办法把她那个淤血消掉,她就是脑淤血全身都不能动,不能讲话,整个人木木僵掉,防风跟黄芪,这种祛风补的药,开始从鼻孔吸进去了,然后让她的脑部开始能动,让一个人的脑有力气去把那些淤血吸收掉,消化掉。他说其实就算是在脑溢血这种情况下,黄芪这种走三焦补脑气的药,不能说它完全没有用,就是后来有些经方家,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强词夺理,但是就是黄芪能够透过三焦油网去补脑这件事情去说,其实呼吸到黄芪就对脑溢血有帮助,那中风为什么不能用黄芪?
因为有些问题就是黄芪就是能让血管更爆的药,所以不能用,所以这个到今天还没有平息,基本上就是用辨证来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