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在讲什么?
思考快与慢共读活动,今天老大开始领读序言,第一次这么认真的阅读序言,然后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点,随后又把中信版本和台版的序言都阅读了一遍,努力让自己去理解和思考作者描述的内容和逻辑。在我看来,序言部分主要在讲3个部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引出问题解决思路
提出问题
作者当时已经发现一个现象:人的统计直觉是有偏差的,会夸大小样本群的实验结果,而产生可预见的偏见错误判断。
分析问题
作者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伙伴特维斯一起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思考发现,我们的直觉可能会存在一些偏见,捷径可能会带来系统化的错误
相似性简单捷径:我们会类比联想到一些相似性的简单捷径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有一个人被描述为害羞,内向,喜欢秩序和结构,对细节执着的人,请问,他比较可能上图书管理员,还是农夫?
受试者会忽略相关的统计资料,而只是注意角色的相似性,倾向于认为是图书馆员。而忽略了在美国,农夫的人数是图书管理员的20倍以上的统计事实
可用性捷径(依赖记忆搜寻的容易度)
在英文字母中,K比较可能出现在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还是第三个字母?
因为通常会容易想到某个字母开头的单词,但是不容易是第三个位置的单词,所以会预期最可能的是第一个字母。
情意性捷径
直接受喜欢或不喜欢的操控,很少进行思辨和推理
那是不是所有不确定性的直觉判断都来自于这些捷径呢?
作者举例说西洋棋大事在经过路边棋局是,脚步没停,就说“再三步,白棋赢”,其实专家们的正确直觉不是来自捷径,而是他们长期经验的累积。好的直觉判断来自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引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以上的实验和思考,作者提出本书的目的就是解释人的心智是如何运作的,重点就是了解直觉思考的好处和坏处。专家直觉和捷径,在加上一连串的自动化知觉和记忆的活动,就是直觉判断和选择的替代来源。
我的思考:
如果我想逃避,我做出逃避的判断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选择逃避,我做出的决策是什么?
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比如项目推不下去,比如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职场瓶颈,似乎陷入低水平的勤奋而无法自拔,等等情况,我就会情绪低落,而这个时候,我就很想逃避,我逃避的决策就是睡觉,我做出这种判断和选择的原因就是:
我认为现在的困难太难了,面对它很痛苦,所以我想忘记,我想给自己一个空间,不要去面对和思考,而我觉得暂时的睡着就可以不用想了
我认为现在的状态不适合面对困难,可能睡一觉,情绪就好了,思路就清晰了,及可以面对困难了
我第一次逃避,职场有压力的时候就选择了睡觉逃避的方式,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回路,并在以后的每一次逃避中被强化
在我产生逃避的念头,再到我实施逃避的策略睡觉之间,其实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没有调用理性,系统2的思维,其实我是可以干预的,是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是我当时就是不太想。
我的期待
1. 更加同理别人,别人的经验,阅历,记忆捷径都和我不一样,所以他们很多时候会跟我持有不一样的观点和优先级,这是人性,是很正常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2. 理解自己的直觉行为,不用苛求自己总是可以做出最佳的理性决策,在能力圈里,不断的积累专家直觉,让它成为系统1的直觉思维,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和刻意练习,不要着急,慢慢来,持续做
3. 让系统1和系统2更好的分工,并能够在合适的情境下自由切换。了解了自己的理解和决策系统,再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事例进行反思,自己当时的思考,判断和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调用了系统1或者2?下次怎么可以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