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孩子相处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小碰撞,有时也会出现一方孩子吃亏、受欺负的情况。当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时,家长该不该参与,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呢?
有句话叫“小孩打架不记仇”,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较真。其实,孩子之间的打闹和矛盾跟成人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的打闹有更多的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与周围的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与不吃亏都是家长的想法。
所以孩子刚刚打过闹过,眼泪一干,又在一起亲密无间的玩耍。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之间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如果孩子还击回去,这其实在传递给他们一个错误的社会交往方式,当孩子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会变成一个攻击型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朋友比较少,对他将来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不介入的好处:
锻炼情商:如果他吃了亏,但是能很快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另外一种心情继续投入游戏,谁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呢?谁说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特质呢?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即便宝贝吃亏了,因此心情不好而哭闹,这种经历也会让他明白他周围的环境并非那么纯粹,这也是培养他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纷争处理能力: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以后,孩子会逐步适应纷争。
更管用的教育:每当孩子有过失行为时,孩子亲身体验到行为的后果,明白其危害,便容易不再重犯,比单纯的说教或直接的斥责更管用。
什么时候该介入:
有些情况下,孩子之间的矛盾,是需要家长了解、参与,并帮助孩子协调解决的。例如,孩子面临危险,身体受伤时,或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助力了。
通常来说,如果孩子受到伤害,老师都会主动跟双方家长沟通。作为受伤一方的家长,首先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待孩子身体稳定后,再冷静处理。
了解事情经过后,家长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鼓励孩子与小伙伴握手言和,化解误会,重拾友谊。而作为对方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主动道歉,而不要纠结于孰对孰错的细节。
矛盾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孩子和小伙伴产生矛盾并不是坏事,有智慧的家长会因势利导,让化解矛盾的过程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希望每一位明智的父母,都教会孩子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引领孩子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