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想,到底什么样的行业适合我呢?理想中,没有任何形式,脚踏实地的干一些事情。而现在,我们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造材料和应试上。
所有的活动,都没有搞,所以材料都要遭“社团活动,运动会,地方课程,心理辅导……”造材料,一分钟都过的好慢;而干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出一节主题班会,没感觉的,两节课过去了。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优胜劣汰”。优:狭义到仅看学习成绩;劣就是学习不行,啥也不行。教育只是表面现象,社会潮流引导着教育的方向往“出人投地”发展,一个人只要财大了,说话就有分量;一个人失败了,说啥啥错。中国还好“炫富”,有点本事的人就出来说道一翻,这些肤浅的人说出些肤浅的话,影响了时代潮流。归根是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在知道一切。
学校教育残忍到“唯分是从”,对智商的要求,前所未有。淘汰了多数孩子天性中特长的方面。你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做煎饼比做火箭,更加擅长,这本身没有错,但社会的价值却告诉我们“煎饼比火箭缺乏技术含量,拿不上桌面。”
前段时间,看一个荷兰教育的片段,说:在校长的眼里孩子做什么好了都行,没有差学生。说,最高级的教育理念是“所有的孩子都有特长,如此即可。”也就是中国的古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你总有在行,不在行的。
今年依然开着主题班会,她就像鲁迅说的一间黑屋子,打开门,漏出一条缝,给世人透透气。学生繁杂的学习之余,给他们一点快乐,一点亮光,一点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