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业务需求定是否需要搜索功能
一个产品是否需要搜索功能取决于该产品的业务需求,大致分为不需要和需要两种状态。
搜索虽然是一个提升用户体验的利器功能,但是如果不考虑产品实际情况,不管什么App都增加搜索功能的话,首先会增加开发成本,其次会增加用户的理解成本和打乱用户使用的流程。
比如:Amazfit手表和摩拜这两款工具型App,两者都是搭配硬件使用的,旨在连接硬件并获得使用数据,数据和场景都比较单一,所以不需要搜索功能。
二、查找搜索功能
确定了产品需要搜索功能后,就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设计,如何让用户找到搜索功能。搜索框的入口一般有几种:一级tab、搜索框、搜索icon、隐藏式搜索框。
1. 快速找到
以内容类产品为主的APP,千万不要尝试因为追求差异化(图二),而把搜索功能放在页面的其他角落,这绝对是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2. 快速识别
在用户潜意识的位置中放置搜索功能,还有一个要求是降低用户的识别成本,让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是搜索功能,而不用经过判断。
搜索框的样式总的来说有矩形和圆角两种,配合内部默认文案,有多种组合。
三、进入搜索功能
进入搜索功能主要指的是用户发现并点击搜索功能后的交互及页面,虽然各种类型的App有所区别。
但是大致也分为两种:
一是进入新的页面;
二是在当前页面进行搜索。
四、使用搜索功能
1. 推荐内容
推荐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搜索框置灰关键词,页面显示的历史搜索,热搜词以及提前搜索并展示的内容。在搜索页面放置历史搜索和热搜词是大部分App最常用的方式,比如:内容类和电商类产品。
热搜词是根据算法展示搜索次数最高的关键词,对于进入搜索页面但没有强目的的用户来说,热搜词可以降低用户思考成本,提高产品/内容的查看次数,但是一定要注意热搜词的更新算法,热搜词本身就有引流的功能,如果单独按照搜索次数来决定是否上热搜,会出现热搜词榜非常稳定的情况。
2. 搜索方式
在输入搜索内容时关键词匹配有两种处理方式:一个是输入过程匹配;一个是输入完成匹配。
输入过程匹配:在输入时,每输入一个字符,就进行一次匹配,同时更新页面信息。这里更新的信息,可以是针对输入内容进行推荐的信息,也可以是搜索结果。
这种方式可以对搜索结果做出即时反馈,引导性强,效率非常高,但是输入过程匹配对于计算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和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此功能,否则需要加载等待,影响体验。
输入完成匹配:仅在输入完成后,点击【搜索】按钮时,才开始进行搜索、匹配,直接展示搜索结果。这种方式省去了对输入过程实时分析、引导的过程,适用于对搜索功能要求不高的情况。类似的产品如起点学院,输入关键词后不会做出反馈,需要执行搜索才会展示相关内容。
3. 搜索/取消按钮
搜索按钮一般放置在搜索框的右侧,那么左侧就一定会保留返回icon,这样才能正常实现App的跳转路径。这种方式虽然比较规矩,同时减少输入框可显示的字符长度,但是用户识别成本会降低很多,返回和搜索按钮非常明确。
五、得到搜索结果
先分类再搜索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搜索目的明确,用户已经自己想要查找什么样的内容。比如:Boss直聘这款产品,用户在使用搜索功能时,会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搜索的信息维度,所以先分类再搜索可以提高搜索准确率,减少用户搜索后筛选的成本。
先搜索再分类则可以减少用户使用搜索功能的成本,但是会增加对结果筛选的难度。
这种方式对于用户无目的搜索的体验会更好,一般多见于电商、知识类等信息和分类明确的产品中,比如:知乎的搜索逻辑,就是先根据搜索词匹配结果,展示所有信息,提供用户、话题、想法、专栏等分类搜索切换。
近期整改项目,参考了原文连接作者的总结,等不忙了再好好转化自己的思维复盘下,感激作者让我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搜索框开始学习交互及用户体验方面的知识体系,慢慢总结中
参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843868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