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二】模型
这一章所描写的是不同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各不一样,想去探究世界的人都一定是想探究到本质,但认知的深度却是取决于每个人自己。老子在这一章就是描述了五种标准的人,分别是德、仁、义、礼,不同的标准又分上下。上德是不被德所束缚,已经达到无为自然的地步,就好比孔子说随心所欲却不会违反天道。下德是内心仍然有积德相,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循天道。仁也是孔子的核心概念,也是达到了无为的境界,无需刻意就可以遵循天道。义还没有达到无为的地步,还需要刻意的维持。礼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则等。这几种情况有着不同的认知,老子认为如果没有达到道的地步,那可以先去修德;没有达到德的地步,可以先去行仁;做不到仁可以行义;做不到义可以先去行礼。但是如果连礼都做不到,这样如果再有人违反礼,那人际间的和谐关系就可能崩坏,也就有人会做乱了。但不管怎么样都是要守住最本质的东西。
【三】应用
现在想想自己的这个修行的过程也就是一步一步的来就好了。现在自己并没有达到无为去顺道的境界,所以就还是需要自己来不断的清理自己,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处执着妄想等。而自己现在的为人处事,也更多的是在让内心在指引自己,就好像是用直觉和灵感的方式来思考,而不再是以前的逻辑思维了。这样下来自己的确是比较的好玩的,因为如果只是以这种清静无杂念的方式来修行还可以,但是要再以这种清清静静,以灵感和直觉的认知方式来作用现实的话,可能就是需要改为画面、模型的形式。
这样虽然自己现在仍然是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是只要自己始终是明白到底什么是重要的,那自己也就始终可以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