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007交作业的时间5月14号,正好在母亲节后一天。所以我们班策划发起了一期主题写作。主题:给母亲的一封信。“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纸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在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我们可以描写出无数母爱的瞬间,我们可以轻易扑捉到无处不在母亲的关怀。我们看过听过经历过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各种真情小故事。但是这一期的作业我不想写母亲节的主题写作。
我想写一下为什么不想写这个主题。
别误会,我的家庭完整,家庭成员关系良好,幸福美满。拿书包、包饺子什么的都不缺。只因歌颂的篇章太多,没有大不同,就聊点不一样的吧。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只有付出不要回报。请允许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先别急着反驳,我们先理一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几个关键词——爱、付出和回报。理清楚这几个词的意思才能保证我们谈论的是同一件事。先说父母爱孩子,应该是爱孩子这个人本身对么?与这个孩子的长相性格身高体重血型等其他属性都没有关系,无私的爱,爱的应是孩子本身。可是如果在养育孩子多年之后,告知这孩子不是他们亲生的,对孩子的感情就会立刻不一样。所以父母到底是爱孩子本身,还是更爱孩子所携带的他们自己的遗传基因?很显然,我认为是后者。父母更爱的是自己的遗传基因,其实爱的是自己。孩子是遗传基因的载体,所以得到了父母的爱。
付出和回报是相对应的。付出的是父母作为个体的注意力、时间和金钱,也有些父母甚至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孩子舍弃自己的其他可能性,这种机会成本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伟大了。
对父母回报的是时间和金钱么?时间可以理解成孩子对父母的陪伴时间。比如我的一个亲戚,他们家孩子今年即将大学毕业,这个亲戚对她女儿的要求是,不允许去外地,只在本市找工作,甚至只能在市的南边找工作,因为家在南边,在南边工作和家不超过半小时车程。以后有什么事儿方便有个照应。找对象也最好是本地的,或者在本地买房定居,原因也一样:就一个女儿,不能走太远,以后老了没人照应。你说一个普通的二线城市的南边有多少合适她女儿的工作机会?对不起,不在考虑范围内,反正工作总是会有的,关照到家庭(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我养你这么多年,现在你长大成人即将工作,我要求你工作和生活就在我身边,以后才能照顾到我,否则,你就是不孝顺。我不允许。说父母在,不远游的请别落下后半句,游必有方。
这种现象可能不多见,但是这种心理是随处可见的。小孩子在几岁的时候让他熟背唐诗,父母带着到处炫耀,引以为傲;上学以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不输在起跑线,遇到这种父母我就想问一句,你想让孩子赢在哪里?十几岁不准早恋,二十几岁画风急转——赶紧结婚生孩子啊 ,你都这么大了,再不结婚我怎么见人啊,街坊邻居要是知道你对象都没有,我多没面子。父母对孩子诸多的要求源自于父母强大的控制欲,外在的动力因则是父母的尊严和面子。
如果能将孩子视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那么应该给予其最基本的尊重和自由的空间。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权利决定选择自己的人生。子女作为个体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实现自我的欲望。作为爱他们的父母应该协助子女追寻他们的自己人生,帮助他们成长。而所有的限制子女自由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将子女视为自己的附属品,先“我”再子女,给子女的爱是对自己的爱的延伸。
中国人自古讲孝道,而孝又总是和顺一起出现,顺就是顺从,父母要求什么就要照做,别让父母生气才是孝顺。这种畸形的观点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繁衍养育是所有生命体的本能,而人类之所以成为最高级的生命,是因为人类可以思考。成为父母并没有一场考试,考试及格回去生孩子,不合格的补考后才能生孩子。父母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
我们再来回顾下这句话罢: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只有付出不要回报。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
有一天,我也会成为父亲,我想我会尽早教育我的子女独立思考,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因为他/她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会从小教他很多东西,教他表达爱,教他追求美好的事物,教他学会感恩,但是我想我不会教他在母亲节或父亲节写一篇感恩的父母的文章。因为我会教他不仅仅是感恩自己的父母,也感恩别人的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也感恩所有善良的人和这个世界。
我还会告诉孩子,网络上的“今生我谁都不亏欠,我只欠父母”你可千万别信。你的出现满足了父母生养的欲望,给了父母完整家庭的梦想。当初父母没问过你意见就把你生下来了,再给你一笔道义的债?你爹我可不是这么不仗义的人呐。
我想我会做一个不羁绊孩子的父亲。虽然现在连老婆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