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活的日子---作者:放哥
常年累月的忙碌于工作第一线,似乎磨灭了心中的雄心壮志。早已不想奢望着平生会有一次机会领略异域风光,更谈不上去充电学习了。可是,命运就是这样的无法预料,感谢公司的大力支持,我才有机会乘上飞往英伦三岛的机会。
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途径迪拜,历经13小时的空中翱翔,这只大鸟开始缓缓的降落;直到着陆的那一刻,我才反应过来,自己已经踩上了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伦敦休斯罗机场。
休斯罗机场位于伦敦东郊,看似不怎么大,却是一分钟要有好几架飞机忙着起飞着陆,真是无愧于世界最繁忙机场的称号。沿途我们乘着去机场迎接我们的大巴,一路有说有笑,还不忘拍几张风景照。其中看见了一家汽车店,最令我们感叹的是,只需花99磅就可以先把一辆轿车开回家,今后只要每月供99磅就可以了。
我们住进了一种叫home stay的寄宿家庭,每天15磅的住宿费和16磅的生活费。我们大部分老师都被安排和黑人家庭住,我和一位湖南的老师被安排住进一位白人太太家。我们都在国内买了礼物,当然希望博得老太太对我们的好感啦!可是,第一餐确实令我难以忘怀,真正体味到什么是西餐。其中的味道不知道是喜欢还是难受,总之就是体验生活了。
每天学习完毕,我们都会去逛逛伦敦城的某一处风景。乘着游轮,静静的享受着泰晤士河畔的沿途风光,看着London Eye, Tower of London Bridge, 认真聆听Big Ben的声音。周末的时候,我们游览了世界顶尖学府牛津大学城和剑桥大学城。这两所学府离伦敦较远,和我们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每一所学府都是由几十个学院错落有致的组合而成,形成一个环形的城镇,而街道上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有商店,麦当劳店,服装店等应有尽有,还有在街头卖艺的艺术学院的学生,组城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当年大诗人徐志摩对剑桥依依不舍,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一诗。
伦敦的7月,简直气候宜人得没法。天空是那样的多变,早上刚出门时觉得会下雨,结果一会儿后晴空万里。可是在美丽的阳光照耀下,还得多穿一件外套,不知道为什么,那里的阳光一点都不晒人。有时可以一日感受到四个季节的变化,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那里不再是我们书本上所学到的“雾都”概念了,空气质量是我们兴义没法比的,西方国家的环保观念是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是说的多,做得少。
西方国家的交通设施是相当完善的。我们每周花18磅买一张交通卡,可以乘坐伦敦市内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不过,错过一辆公交车后,等下一辆很不容易,所以我们都爱乘坐轻轨或地铁。伦敦人坐车很安静,听不见任何喇叭声,也决不允许按喇叭的,到下一站需要下车的乘客按一下车铃。伦敦有专门的公交车道,其它车辆不允许岔道,否则马上被罚120磅。伦敦的红绿灯特别多,公路一般都是转弯的多,很少有直道,市里的就只有3车道,还不如兴义的南环路宽,但是我们也没有听见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
大部分伦敦人都是很热心肠的。我们迷路的时候,曾经有好心人一直免费的送我们到达居住地,并给房东打了电话。我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店里,无法决择该买什么样的礼物回国时,是售货小姐放下手头工作,陪我上上下下达半小时之多,一同帮我参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英国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不一样。他们都崇尚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动手能力,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就可以感受到了这一点。在我们中国,参观博物馆是不允许触摸的;而在英国,那些孩子大人都可以去一个专区体验博物馆里一些前人的发明和操作原理,还玩得不亦乐乎。那里的孩子没有中国的辛苦,他们9点上学,下午4点放学,中间休息一个小时吃午饭, 一般的午饭都是吃三明治和蔬菜,水果搭配。
总之,国外的生活是短暂的,可是经历是丰富的。我在英国的日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