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行行复行行,我们终于走出河谷,此刻登上一座长桥,桥上车水马龙,正是永堡公路的明珠桥。桥为钢筋水泥构造,双车道,两侧建有水泥柱贯三排铁管的栏杆。两人抚栏站立,披襟迎风,有尘俗皆忘之慨。桥下激流汹涌澎湃,声如轰雷,人立桥上望着水浪如沸,奔腾翻滚,不由得不惊心动魄,神昏目眩。我们回眸来路,只见崇山峻岭,巍峨雄浑。堡里河弯曲如带在山间缭绕而出。山中树林茂盛,枝柯繁密,望之如屏。时令虽入残秋,因此地处于亚热带,加以土肥水美,树叶甚少黄落。唯有片片丹枫点缀于绿荫之间,红叶斑斑,望之艳丽如画。头顶云白天青,长空无际,越发令人心旷神怡,万虑俱消。我搂着静秀香肩,痛爱逾恒,沐着泠泠山风指点景物,只觉身心俱醉,醺醺然浑忘天上人间。年青人胸少丘壑,美人在侧,佳景当前,只觉心中烦恼尽去,人生至乐,不过如此。
长桥彼端有一块宽十余丈的平地,有村民用板凳支了木板做成一个个摊位,上面摆着各色水果及一些土特产,摊位后面则是些卖菜的,随便用一块塑料桌布铺在地上,堆着东瓜南瓜白瓜茄子豆角之类,显得很是杂乱。明珠桥是永堡公路的一个站点,路边用几根铁柱,几片刷成绿色的石棉瓦建了个站台。站台上空无一人,秋阳似乎在可怜站台的孤独,用光线将它画成一幅素描挂在几株松树下。站台离平地约有三五丈,中间支了个米粉摊子,米粉摊是用角钢焊成的带四个轮子的架子车,上面横一大木板,摆着油盐酱醋和一些配菜,架子车一头是一个火炉,上面架一个沸水翻滚的铜锅,炉中木柴哔啵燃着大火。火炉旁立一三合板镶铝合金框的牌子,上面有一碗米粉图案,碗边围桂林米粉四个大字。
桂林米粉如桂林山水一样名扬天下。其历史之悠久直追古秦,相传始王嬴政一统天下时曾派大将屠睢率五十万北兵远征南越。遭南越各少数民族顽强抵抗,秦兵衣不解甲,手不释兵血战三年未竟全功。而大军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加以后勤补给难继冻饿病死者不计其数。北人只惯面食,南方大米于他们而言如同嚼蜡难以下咽,北兵虽然骁勇但饥饿之下战力大降,几十万大军困于南越岌岌可危。此时秦军有谋士号史禄者献策于屠睢:将南方大米泡涨磨成米浆,滤干蒸熟杵碎挤成粉条。再将当地草药和八角、桂皮、草果、茴香、陈皮、沙姜、槟榔、甘草、花椒、胡椒一起煮成羹汤,放进粉条,做成面状。北兵食之胃口大开,因水土不服而生的地方病勿药而瘉。此乃南方米粉的雏形,为嬴政一统南方立下奇功。汉元鼎六年,建始安县(桂林城前身)世人慕桂林山水秀甲天下,纷纷迁入,包括象诸葛亮、韩信、陶潜、周敦颐、李世民、赵匡胤等等名人后裔。(虽有穿凿附会之嫌,但桂林至今遗迹尚存)。经这些聪明先生的后代们不断改进,精益求精,桂林米粉名声大噪。其做工考究,口感细嫩、软滑、爽口,味道浓郁,香气扑鼻,堪称华夏饮食烹饪艺术的经典,和那些徒有虚名的兰州拉面、云南过桥米线、西北臊子面、湖北热干面、山西刀削面、成都担担面、北京炸酱面之流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十五岁那年到桂林玩,回湘前一天大哥的朋友特意带我去吃桂林米粉,说是到桂林不吃桂林米粉白来桂林。那店名叫桂林马肉米粉店,居闹市一隅,店面极简陋,但和所有小食店不同的是吃面要先买票,大哥的朋友买了十碗,记得一元五一碗,一十五元钱在我十五岁那年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普通工人的半个月工资。买票时奇怪他买的太多,吃的时候才知十碗太少,因那面碗小如茶杯,每碗仅盛米粉一根,(桂林米粉长者一根达十几米)碗中马肉原汤香味浓郁,晶白如玉的一团米粉上盖着腊马肉片、芜菜、花生、芝麻油、葱花……我看得口水直流,连尽八碗,才只小饱,大哥的朋友看我意犹未尽转身想再去买票。卖票处人已排成长龙,怕有一两百人……那味道至今想来犹口水长流。
我和静秀心有灵犀,看着米粉摊相视一笑,执手而去。摊主是一女子,二十来岁,容貌极美却一脸沧桑。她穿一件灯芯绒的土黄色对襟式罩衣,扣子是那种布做的纽扣,非常的老土,一看就知道历史悠久,宛如出土文物。脖子上披一条围巾,原本的颜色已然褪尽,陈旧得如一块废弃的抹布。她下半身被架子车挡住,只有一双手工做的布鞋从架下露出来,鞋有八九成新,鞋尖各绣一朵牡丹,绿萼红花,色泽艳丽。牡丹别名富贵,是大富大贵人家喜爱之物,而绣于一衣着寒酸的村女鞋上,不知牡丹花仙知道后会否觉得有失尊严从而雌威大发。我却想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古言,暗暗替这个米粉西施可惜:她本天生丽质,稍一打扮便可惊艳世人,从此拥有富贵人生。可惜生在乡野,明珠蒙尘,只能煮米粉营生,前程黯淡,命运堪忧。
米粉西施见来了生意,上身趋前,一脸讨好的问道:“两位老板,想吃点什么?”
静秀俏皮答道:“来姐儿你这里自然是吃桂林米粉啰,想吃其他的你也没有撒。姐儿,味道正宗不?”
我暗吃米粉西施的豆腐,戏谑的说:“你姐儿的味道要你姐夫才知道撒,你姐怎么可能晓得?”
静秀意识到自己的语病,纤手在我腰间轻拧,秋波一横,娇媚无限。哭笑不得的说:“我才不是那个意思,你乱解我的话了,姐儿你莫生气,他就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
米粉西施抿嘴一笑,不温不火的说道:“哥子你说错了,我一个土丫头,没有妹儿好命,哪有人会看上我。”她语气虽轻,却带着一种自怨自艾、自悲自怜的意味,我不由想起白公《琵琶行》里的那个飘零憔悴、转徙于江湖的女子,一时又感怀自身,想着二十多岁碌碌无为,历尽舛错,今年入桂依附大哥却陡遭变故,被刁民攀诬,被恶警陷害,被狗官刁难,被坏人追杀,顿对这女子生起同病相怜之感。静秀见我面色突转,抑郁寡欢,以为是自己刚才说话语气太重,让我生气,趁米粉西施不注意时蜻蜓点水在我唇边一吻,拉着我走向米粉摊后的一张折叠桌前坐下。我掏出纸烟火机放在桌上,正要取烟时静秀疾速伸手抢过,从烟盒里拈出一杆插在我唇上,复用火机点燃,神态动作就如一侍候老爷的丫鬟。我故作轻佻,伸指挑起她下巴说:“小丫头懂事,老爷晚上大大有赏。”静秀站起身子,打了个万福,强忍笑意说:“能够侍候老爷是小女子的福气,岂敢望赏,老爷不生小女子的气就感大德。”
米粉西施在一旁看在眼里,忍俊不禁噗嗤一笑,正挟米粉的一双长筷子掉在沸水里,慌忙伸手去捞时却烫着了手。将手放在唇边嘘嘘不停。静秀见状,从折叠桌上的筷筒里抽出一双筷子从沸水中挑起那双长筷,复用瓢舀了冷水将那双筷子洗了,握着米粉两施的手关切的问:“姐儿,你烫得厉不厉害?痛就放冷水里泡一下。”西施摇头说:“没事,轻轻的挨着一下,马上就不痛了。”边说边拾起筷子捞起米粉来,她手脚麻利的放好佐料,端碗上桌,我接过静秀递来的筷子,刚要动口,目光里却发现从桥那边走来十多个汉子,领头的,却是王建国那个杂种,狗日的亏没吃饱,此刻冤魂不散的又找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