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仓颉创造了文字,中国人的思想和智慧开始刻在石碑写在竹简上流传。勒石以记的代价远远大于竹简的书写,也不便于传播,竹书当以载道,识字读书的人读原著,耕夫走卒自是用耳听人传经。
在创造文字人的故乡看到焚烧承载文字竹简的遗址,不知是哪种心情。
鼎,烹煮器物,三足两耳,稳立便提,也是国之重器,政权象征。高门鼎贵,这么显赫的器物放在焚书台旁,其寓意何在?
焚书始自咸阳城起,各郡县都火火地烧了一把,唯独渭南留下了公元前213年的这处土台,也是渭南唯一的文化遗址。
灰地坡,灰塠,灰堆。柴禾与竹简材质并无区别,过火后也是钾肥一堆。两千多年的风,早把灰和黄土搅拌成一种颜色,台上弱弱的草木哪里看得出土地肥沃。
博士七十,熟读经史,更解诸子百家。读书人爱嚼舌头,总以为博通百家而自命不凡,讨论发言引经据典,却不观历史主流,不解朝代更替风情,不揣圣意人心,以古非今,盅惑人心,不杀你不焚书才怪哩。
猫不吃浆子,狗不吃辣子,不按规矩出牌的文人,逆流而上,引火烧书,谁能救得了书救得了人呢。顺势而为可能才是读书人最正确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