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第4章。
我有重要的根据认为小王子所来自的那个星球是小行星B612。这颗小行星仅仅在1909年被一个土耳其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看见过一次。
但由于他所穿衣服的缘故,那时没有人相信他。那些大人们就是这样。
1920年,这位天文学家穿了一身非常漂亮的服装,重新作了一次论证。这一次所有的人都同意他的看法。
说话的人,往往比说话的内容更加重要。
天文学家前后两次阐述的内容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第二次换了一件漂亮的衣服。
衣服是身份的象征,这里的含义是说,因为角色不同,相同的内容也会得到不同的反应。
弟弟跳槽了很多份工作,爸爸十分看不惯,告诫他说:一个人要做出成绩,必须做好三点,坚持,坚持,坚持。我十分不以为然,心想,你开了一辈子的车,到头来还不是一个司机而已。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死在明天晚上。听完后就有了一种感动,哇,坚持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其实仔细想想,跟我爸说的不就是一回事么?
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成功企业家,同样的话,不同的感受。
专家和权威的言论总是受到更多信任。
19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专家米尔格拉姆在耶鲁大学做了一个实验。
受试者被以“研究人员”的身份带到一个房间,工作人员则假扮“志愿者”带到另一个房间。一位穿白大褂的“负责人”告诉“研究人员”,如果“志愿者”答错问题,他们就要通过手里的电击控制器电击“志愿者”,电压会逐步积累,电流会越来越高。实际上并没有真的电击,“志愿者”只是表演被电击而已。
在“负责人”的要求下,很多“研究人员”在“明知”电击可能对对方造成致命伤害的情况下,仍然服从了命令。
实验结果表明:权威者发布的命令会得到人们的顺服,即便这个命令违背道德。
正因为被信任,各种“伪专家”才层出不穷。前不久“酸碱体质论”破产,权健紧随其后。但一两个专家倒下去,会有更多的专家站起来。不是因为他们多有能耐,而是因为人们需要。
专家看法可以参考,但不要被挟持。
一位朋友生孩子后,跟婆婆的关系极度恶化。根源在于,两个人的育儿理念完全不同。
朋友报了一些育儿专家的课程,学习了不少的育儿理论。婆婆没学过什么理论,但有一套辈辈相传的育儿经验。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两人都坚持自己的处理方式,互不相让,家里吵的乌烟瘴气。
后来我给她开了一个很简单的处方:互不干涉,各自为政。
谁是谁非且不去论它,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既然孩子本来就要面对多元的世界,家庭教育的多元化一点又能如何,大家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就好,只要不是溺爱或者虐待,都不会起决定性影响。再者,如果你的理论真的正确,那么孩子一定会受你影响最大。
做自己的专家。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人诺曼·卡森斯突然病倒,全身无法动弹。医生诊断后,说他患上了一种不治之症,强直性脊柱炎。康复的几率只有500分之一。医生说他还未见过一个康复的人。
卡森斯没有放弃治疗,也没有采用医生的疗法。他自己研究、尝试,发明了一套疗法,6个月之后重新下床,恢复了健康。
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么神奇的疗法是什么?
无数人都开始追问他的疗法,并在美国传得神乎其神。但卡森斯本人却很理智,他认为他的疗法并未有任何神奇之处,就是大笑加上维生素C。
没有任何医生认为这两件事能够治愈强直性脊柱炎,卡森斯也一样。他说,更重要的不是方法,是相信。相信改变了大脑,也改变了身体的激素分泌,最终改变了生活质量。
那么,他的相信从何而来?
他之所以相信,是因为这些方法是他在自己身上长期研究、实验的结果,每一步都有着他的切身体会。最终,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疾病,自己的身体。
他成了自己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