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礼法

        天地初生,世间万物;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恒古不变的法则,延续无数春秋;终在天地生灵消亡之际,发生巨大改变。而为纪念这伟大复兴时刻,万物便以“录历元年”记录这崭新时代。

        录历,万年。     

        阳春三月,月朗星稀;云山之巅,雪花飘曳道观楼阁间;待寅时五刻,风消云散,雪花方才慢慢零落。

        道观楼阁坐西朝东,三殿两舍依次排列:首先观门屹立山腰,门匾雕印大篆“姜族”二字;入门而上,山顶处,阁楼并列;左右门牌则是刻有小篆“元君殿”、“真武殿”;而居两殿中间,一高百丈磐石伫立于此,抬头望去,磐石上刻着五个清晰可见的金光大篆“三清四御殿”;而后山崖处,“书舍”、“食舍”建立于此。

        卯时一刻,晨光熹微;一座古城在声声急促的马蹄声中,渐渐苏醒。 

        “吁”一头戴青盔,身披铜甲,皮肤黝黑的男子御马而停。

        高四、五丈的城墙脚下,一男子看着紧闭的铁门,不禁皱眉喝道:“吾乃参将颜渊,诸位赶紧开门,耽误了要事,少不了麻烦尔等。”     

        只是瞬间,铁门大开,一队士卫从门内站列而出;左侧列队领头士官看见骑马男子,立即大步向前,抱拳作揖道:“吾等在此等候多时,仲尼大人早有吩咐,颜将军可御马直行。” 

        顿时,颜渊眉头舒展,在朝士官摆手示意后,便策马而奔。

        步入街道后,颜渊发现两边虽屋舍俨然,可大街上却空无一人,不禁暗暗称奇,旋即又是转念一想,便发出感慨:“吾怕是第一位在晏城中骑马的将军吧!”

        半盏茶后,颜渊突然停缓右转,悠悠骑行数十寻,然后在一所庭院前御马相停;这时,一直躺在院门的青衣小厮忽然瞥见,顿时一惊,遂立即起身飞奔靠近,在接过颜渊手中马绳后,就低头作揖道:“老爷在花园处。”

        颜渊并未言语,只是点头示意后,便着步入门。片刻,颜渊就沿碎石小道行至花园;望着里面一片姹姹紫嫣红,颜渊跳动双眸四处张望;最终是在花园左侧休息处,寻见一抹苍白长发,旋即颜渊整理身上盔甲,迈着矫健步伐走近。 

        休息处,一面色红润、白须及胸的红袍老者,背对园门方向,盘膝而坐;而居其右侧,一面容俊美的紫衣男子正摆弄手扇,侃侃而谈。

        正在兴头,紫衣男子眼角忽然发现信步而来的颜渊,遂立即拿起石桌上的茶具,给颜渊倒了杯茶水。     

        走近石桌,颜渊先是朝紫衣男子点头示好,随后就面向红袍老者,单膝而跪,颔首低眉,拱手而言:“师尊,姜武所领修士皆已回去;宴喜之子也被赶入桐岭,不足为虑;只是不知师尊下一步该如何计划。”   

        红袍老者见颜渊依旧行规中矩,不禁心中微怒,于是便板着脸不做答语。

        见颜渊僵跪一旁,紫衣青年立刻起身,缓解气氛调笑:“在师尊这里,何须多礼,赶紧起来,正所谓男儿志在四方,得顶天立地。”

        颜渊无奈之下,只好收起礼数,悻悻坐于红袍老者对面。

        眼见于此,红袍老者这才面露微笑,感慨万分:“还是仲由知我心意,汝还是太过讲究礼仪,不能随心而为。稍后,汝去城南,掌管一切事宜,切记,在氏族考核到来之前,不能让一人进出宴城。       

        颜渊正欲回话,紫衣青年仲由却皱着眉头,率先追问:“如有修士前来硬入,该如何是好?”

        红袍老者闻言眼中厉色一闪而逝,随后便镇定自若道:“若有修士非要闯入,尔等便以城内将士之性命作为要挟,想那修士也不敢惹上这桩天大因果。”     

        顿时,颜渊心中大震,惊道:“因我等私利,牵连众多无辜将士,岂不是与那南蛮妖兽无异。”   

        红袍老者却不以为意,只是随手一挥,问向颜渊:“汝可知何为圣人,何为罪人。” 

        就在颜渊眉头紧皱,还未言语时;红袍老者继而感叹说起:“想我孔丘空度人生七十载,至今方才明悟,所谓圣人,不过是以万民之利而行之;罪人,则以万民之弊而行之。所以,颜渊,你要记住~我等是为天下苍生,牺牲小部分,成就大部分;此乃英雄之举,那些将士应感荣幸。”

        颜渊在思虑一阵后,实在还是难以苟同老师之言,可一时之间又不知该如何反驳,故满脸惆帐。

        见颜渊一脸怨恨、震怒之色,孔丘便知其已心生芥蒂;因怕颜渊分不清轻重,遂只好转头望向仲由:“汝可知黄帝轩辕与巫族蚩尤之战的起因?仲由,你去过精灵之地,相信你应该知晓一二。” 

        突然被两人目光注视,仲由不由地心神一紧,而后便一脸镇重道:“我幼时,于机缘巧合下,曾在精灵一族中的藏书馆待有半柱香,在里面,有诸多书籍都是记载着历史;而我则是刚好在其中一本书上看到过轩辕与蚩尤之战的起因。”话音刚落,仲由便感觉脑后惊现一丝冷意,旋即明白老师不甚耐烦,于是立即清醒,由繁从简而说:“起因是,轩辕见蚩尤之妻美貌非凡,便想自拥,这才有了大战蚩尤。”   

        顿时,颜渊怒不可遏,正欲执言呵斥仲由,可脑海中竟浮现起往日所学“周礼”,且又想起师尊还在一旁聆听;于是就尽量克制自己。可当仲由再次说起“轩辕”二字,颜渊再也按耐不住,就立刻起身,大手一挥;愤愤而言:“要知天下修士不再残害我等平民,全靠黄帝轩辕颁发的两条禁令,如不是轩辕黄帝,天下万民不过是修仙之人随意杀戮的蝼蚁。”     

        仲由瞬间目怔口呆的望着颜渊,心中不由荡起万千波澜,十分诧异这平日温和的谦谦君子,今日竟会有如此神态;然后在激烈的思想争斗后,仲由只得低声细语,温言解释:“我不过是把精灵之地的古书简明复述一遍。”   

   

        听见仲由委婉的语气,颜渊顺势抬头,微微叹气。仲由见颜渊一直望向天空,瞬间就心领会神;只听“扑哧”一声,仲由竟直接跪于地面,叩首遥拜。

        望着仲由一脸虔诚,颜渊方才怒气稍退,在平复心情后,颜渊便盘膝而坐。见此孔丘立即着声忠告:“仲由你也是,说史书就说史书,可一定要明白黄帝轩辕可是五帝之一。”  闻言,仲由赶紧连连点头,不敢言语。   

        孔丘知晓颜渊平日里素来推崇三皇五帝,于是在踌躇半会后,就苦口婆心的解释:“颜渊啊,其实仲由并未说错。在讨伐蚩尤前,黄帝轩辕曾对天下修士做出甚多承诺。可是在打败蚩尤之后,黄帝轩辕便是诸番借口;几年后,在黄帝轩辕成功一统各族部落,更是冠冕堂皇。原来黄帝轩辕早有先见之明,遂在讨伐蚩尤前就苦心研究破解之法。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缴费脑汁的钻研,黄帝轩辕终在统一各族时,研究出一种阵法,将天地笼罩。”

        孔丘在颜渊面色再次微变时,也不作念想,只是依旧自顾一笑:“由于无一修士、妖兽能破阵而出,遂黄帝轩辕所颁布的两条禁令也一直被众人遵守。直至千年后,天地万物皆欲打破枷锁,便发动了一场战争;可惜在这场战争中,凡参与者均被天雷所灭,业火所焚;就连不死不灭的圣人也身死道消,这就是封神之战的由来;至此,天地各族再次将禁令拾起。”     

        颜渊虽不喜他人谈论黄帝轩辕,可在老师面前,却不敢妄动;且心中也着实信有几分,只是一时还难以接受老师决断;遂无奈低头默默而言:“吾知晓,这也是第三条禁令的由来——修行之人,不得沾染尘世皇权纷争。”   

        顿时,仲由颇感意外,万万不曾想到颜渊居然知晓第三条禁令。要明白整个大周,除了皇族与氏族,其他人也就知晓两条禁令而已,对于第三条禁令可谓是闻所未闻。

       

        孔丘见颜渊还在低头沉思,便出声好意叮嘱:“为师知你心中有些许芥蒂,但你要清楚现今可不是讨论你我对错之时,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颜渊闻言并不为所动,心中更是难以置信,一直视师尊为长者,君子,如今却有如此行径。

        颜渊还在怔怔出神之时,孔丘忽然想起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忘记交代,于是就立即脱口而出:“颜渊,汝到南城,还请同南城百姓与守城士兵交代清楚,就说城主宴喜与夫人兰氏皆被其子宴丹所杀;而宴丹现已携那和氏玉逃往桐岭处。”       

        看穿老师意图后,颜渊顿时呆坐当场,一脸错愕;当想起师尊如那伪君子般一点点撕开面孔,不禁心酸透骨,正欲开口劝导恩师时,脑海中竟再次浮现出自幼所学《周礼》。一阵纠结后,颜渊万般无奈地向仲由乞哀告怜。

        仲由在望见颜渊求助眼神后,虽有心帮忖,可在面对师尊,自己也无力反斥;于是无奈之下,就只好闭目养神,不做理会。

        最终,在迫不得已下,颜渊只得含泪答应;只是在同意后,颜渊就立即向孔丘行礼告退。

        望着颜渊黯然离去的背影,孔丘瞬间感觉自己苍老许多,而后转念一想,旋即就目露坚毅之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