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

读张老师的《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什么?》从儿童成长规律、学习本质、教育实施主体三个层面出发,梳理出小学教育中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核心方向。

一、以“身体成长”为基础的生命成长

小学阶段的知识多为“粗浅的感知性知识”,后续会不断重新学习,而生命成长(尤其是身体成长)是该阶段不可替代的“阶段任务”,其重要性远高于知识灌输。这种生命成长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需要学校从“形式和内容”上主动设计——比如不能为了“主科”压缩甚至取消艺术课、体育课,因为这些课程是孩子身体发育、感知世界的重要载体。若忽视这一点,孩子可能面临“身体活动缺失”“感知系统格式化与钝化”的问题,就像中提张老师到的,许多孩子因缺乏自然与生活接触,转而依赖电子游戏的“强刺激”,反而削弱了对未知事物、大自然的好奇心。可见,小学教育的首要使命,是让孩子像“真正的儿童”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鲜活的感知,这是所有后续学习与发展的前提。

二、对“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培养,是比具体知识更关键的成长动力

小学教育无需追求知识的“精深精确”,因为此阶段孩子难以形成稳定的知识记忆与逻辑判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才是核心目标。这种兴趣培养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建立“对获取知识过程的独特感知系统和感知习惯”——比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间的讨论争论形成基础理解力,通过参与探究、表达、质疑等活动拓展视野、积累丰富体验。反之,若过度追求“精细化教学”“反复强化训练”,会让孩子的感知变得迟钝,甚至磨损他们对学习本身的热情。正如张老师所言,当孩子对户外活动、自然探索的好奇心被消耗,转而沉迷电子游戏的程序化互动时,本质是兴趣培养的缺失。因此,让孩子“享受学习过程”比“学会某个知识点”更重要,这能为他们后续的长期学习注入持续动力。

三、“懂儿童的教师”与“正向的价值观引领”,是教育落地的关键支撑

比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校对“人”的关注——教师首先要成为“生命的老师”,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自主开发“推动儿童积极成长”的课程(而非机械建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趣味、才艺、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熏陶孩子,这种影响比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更深远。同时,学校需承担“价值观引领”的责任,让孩子理解社会共识、建立“服务社会的热情”,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这构成了孩子生命成长的“价值背景”。若教师只关注“教学表演化”“为教研服务”,脱离日常教学与儿童需求,或学校忽视价值观引领,即便知识教学再精细,也难以触及教育的本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324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73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418评论 0 2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54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