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的两本小书,我觉得甚好,篇幅很短,可以反复阅读,一次不用阅读太久的时间,对于坚持来讲,相对更容易做到,这个道理跟福格模型差不多。
就自身来讲,感觉急躁是一大问题,遇到任务叠加、时间紧急、频繁催促的情况,心容易乱,就容易出错,最近在看的《门阀》这本书也在告诉我,成大事者,慢半拍,如今根据自身发生的事情,想也是正确的;延伸到哲学的道理,就是要等到量变到一定程度,再出来做质变,就会显的容易很多,因此,量变到质变的道理,是符合做事方式和道理。
这两天这则在看矛盾论,毫不避讳的说,看着稍微厚一点的书,尤其哲学方面的文字反复重复的,看了几页就想睡觉,以前在学校学哲学就是这样;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想看这本书的念想,因为一旦结合了身边发生了的事情,就会深深感觉,非常有道理;例如:矛盾贯穿一个事物的过程的始终,新矛盾的出现代替旧矛盾,并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矛盾,一切事物都有矛盾,内在的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等等这些,毛主义深入浅出的结合了当时的战争形势做了总结,阶段性发展阶段预测,我们大可不必做到如此地步,也很难做到,对于身边发生的微观事物,小事情,大概做一个梳理总结就可以,这样从一般到特殊的做法,也是叫做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和矛盾论都是相互影响,道理都相通,也不可分割;
从整个过程来看,此次出差,要做的事情是符合实践论的;今天到了海阳了,昨天坐了三个半小时的车,打车用了1000人民币,不得不感叹交通的不发达,对比而言,中国好太多了;越南人民整体瘦瘦小小,高大肥胖的不多,从这几天的饮食来看就知道了,很清淡;越跟中国边境距离远,越能感觉到,空心菜算是最常见,基本都是水煮,酱油、辣椒、蒜,似乎不能离开饭桌,就算吃炒饭,这些也高低要给你;越南虽然效率比较低,但从内心来讲,他们整个民族还是比较诚信的,可能经历的少,也是从我目前的认识来看,则算是毛爷爷讲的,刚开始实践的感觉和感受,要慢慢接触多了,才有概念,才能形成理论,进而知道如何在越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我喜欢井井有条和稍微紧一些的工作内容和节奏,既不会压力太大,也不会有空虚,最近也感觉到,如果突然完全脱离工作,时间一长,你回来的时候压力就会更大,因此,有节奏感的紧张是必要的;毛爷爷说,矛盾时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矛盾永远不可能消失,因此,我们要做到,每个阶段,想清楚主要矛盾,并挑选矛盾的主要方面去应对和想办法,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调整,我去年来越南和今年来越南的感受也大不相同,任务也不一样,虽然有意安排,但这也符合矛盾论。
最后,我依然感受到一点小温暖,最起码现在有6-7个人喜欢了我的文章,虽然没有什么条理性,但我希望有一点点价值产生也好。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