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记录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今天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当作一个口号,执行起来,也算给坚持有一个仪式感的东西。
这段时间有点自圆自说太多了,也是因为内心太虚所以要努力撑撑架子,有种光喊口号不干实事的恐慌感。不再搞虚头巴脑了,还是踏实一点吧。
读这两天收到的文,有一篇给我很多触动。那就是王海东的《牙疼记》,他将牙疼经历写成了一篇小说,跟着主人公经历一次牙痛及与牙痛抗争,后来到医院的种种感受和历程,跟着他疼,跟着他难受,跟着他无奈,跟着他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他的心理和细节描写都很好,每一次描述都有一种情景再现的感觉,而且语言也自然流畅,还不乏幽默调侃,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拍手叫好,也不禁心生感慨。一次小小的牙疼可以洋洋洒洒成为一大篇文章,而且亦庄亦谐,张驰有度,真是服了。每个人都曾有过牙疼的经历吧,而我更是如此,昨天还跑了一趟医院,治了很久。也曾有过写一篇文章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该表达什么,也就不了了之。或许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就熟视无睹,一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没有了细腻的感受力和对生活的敏感度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不只是写不出好文章,恐怕连写的素材都搜刮不到。
这才是真正的差距。用心生活,细致观察,时时感受,生活处处皆文章,只是你没有将它变成文字的能力。无论如何,先将它记录下来,这或许也是写每日心情的意义吧。
只是要成为一篇文章,还要再加功夫,比如语言,比如主题,比如结构,比如布局,不一而足。
今天回看清心老师的散文课,她在课程开头就提到了文章的语言。她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写作就是写语言,很多同学在语言方面还是很弱的,大大降低了散文的美感。
接着她分享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次演讲中对“写作语言”的分析和看法。感觉受益匪浅,特别记录下来其中一些段落,以飨读者也为自勉。
“我觉得语言首先与身体有关。为什么呢?一个人的呼吸如何,你的语言就如何,你是怎么呼吸的,你就会说怎样的话。
语言也是这样,笔画是书法的语言,咱们谈的文学语言,与身体有关、与关,你呼吸怎样,你的语言就怎样。
小说是啥?在我理解小说就是小段的说话,但是说话里边呢有官腔、有撒娇之腔、有骂腔、有哭腔、也有唱腔等。小说我理解就是正常地给人说话的一种腔调。
小说是正常的表白腔,就是你来给读者说一个事情,首先你得把你的事情一定要说清楚、说准确,然后是说的有趣,这就是好语言。语言应该是有情绪的、有内涵的、所以一定要把住一句话的抑扬顿挫,也就是语言弹性问题。用很简单、很准确的话表达出那个时间里的那个人、那个事、那个物的准确情绪,我认为就是好语言。
……
什么是有趣呢?就是巧说。怎么和别人说的不一样?这其中有一点就是多说闲话。闲话与你讲的这个事情的准确无关,但必须是在对方明白你意思的前提下才进行的。就如你敲钟一样,‘咣’地敲一声种,随之是‘嗡——’那韵声,这韵声就是闲话。
文学感越强的人,越会说闲话。……之所以有人批评谁是学生腔,学生腔就是成语连篇,用一些华丽辞藻、毫无弹性的东西。为什么用成语多了就成了学生腔了,就没有弹性了呢?因为成语的产生,是在众多的现象里概括出一个东西,像个符号一样提出来,就是成语。
现在文学创作不需要那些、文学还原原创、原来的东西,所以会还原成语的人都是好作家。如果你想在一段写一个成语,你最好不要那个成语,把成语的原生态写出来。比如说,你需要说牛肉罐头,你要还原成牛肉,还原怎么杀牛,牛要怎么生长的,写那个东西。这是作文与创作的区别,也是文学语言和学生语言的一种区别。
语言是个永远琢磨不透的东西。在研究语言的过程中,你可以考究一下那些官腔、撒娇的腔、哭腔、骂腔、唱腔等,从中发现和吸收各种腔的特点,在你写人物或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运用好多腔式。
语言,除了与身体和生命有关外,还与道德有关。
当然语言东西要借鉴的东西特别多。不光是语言,还包括别的方面。在现在这个时代搞创伤,抛开语言本身,我觉得还有三点必须要把握好。
一是作品的现代性。你现在写作品如果没有现代性,你就不要写了,这是我的观点。因为你意识太落后,文学观太落后,写出来的作品就不行,或者你的写法很陈旧也不行。
二是从传统中吸收。对中国那些东西(其实不光是中国的),小说啊、散文啊、诗词啊、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好多东西,它的审美的东西,你都要掌握。
再次就是从民间学习。现代的、传统的和民间的这些方面。从文章里你完全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情。
……
当然语言里面需要做的功夫特别多,具体怎么锤炼,怎么用词,我觉得那些都不重要。要注意句子里边多用一些动词,多说些和别人不一样的话、不一样的感觉。大家都说张爱玲小说写得好,就是因为她经常有些奇思妙想,经常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再一个,我觉得小说里面的标点符号也特别重要。因为标点符号最能表现你的情绪了,表面上是直接的情绪的。
咱们的审美里面为什么诗词的写法中平平仄、仄仄平呀,打鼓点子啊,敲什么音啊等等,你从中可以获得好多启发。语言就是忽低忽高、忽缓忽急,整个在不停地搭配转换。这就是我讲的关于语言的问题。”
今天从王海东的《牙疼记》开头,竟然有点拉不住闸了,曾经也收到四篇关于牙疼的文章,有写成散文的,有写成小说的,各有各的风格。这篇更打动我一些吧,尽管文中有一些地方表达的情绪我不敢苟同,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文章本身魅力不减。
总之,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我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按照课堂上讲的,如果您邂逅来访者怎么做更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