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阿图.葛文德
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窗外蓝天白云,鸟儿在歌唱,鲜花在盛放,万物生机勃勃,似乎每个人都在享受美好的生活。
四年前,我的父亲患肝癌去世。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没有温度、没有生机,只有恐惧、疲惫和绝望。我想,这样的感受,每个人在一生中总是会经历的,在现代科技实现人的永生之前。
我们忌讳谈论死亡,我们对死亡的了解少之又少。当我们的亲人、朋友甚至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除了恐惧以外,束手无策。
开始读这本书其实是很压抑的,几次我都想停下。但读完以后,第一次想给自己的书评起一个最吸引眼球的标题,让更多的人去读这本书。
讨论死亡的书并不少,谢利.卡根的《死亡哲学:耶鲁大学第一公开课》、索甲仁波切写的《西藏生死书》分别从哲学和宗教意义上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但我最想推荐的是葛文德医生的这本书——《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无比后悔没在父亲去世前读到这本书。)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名印度裔美国医生,父母也是医生,没有祖传秘方,但有祖传的学习能力。手里握着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的学位,获得哈佛大学的公共卫生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浑身洋溢着学霸气息。
百度说,他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查理芒格褒扬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这本书用几个高龄老人或重症病人的真实案例来讲述人类终将面对的衰老和死亡,探讨医学的边界、医生的职责、老年病学的尴尬处境,比较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的各种利弊,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在大限来临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
葛文德医生提出了很多洞见,比如:
医生的工作是维护病人的生命质量,而不是只治疗疾病。(大多数医生只治疗疾病,并不关注病人的生活)
我们对病人的了解越来越少,对科学的了解越来越多。(重视医疗技术的发展,忽视对生命质量的关切)
对老年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还有生活的自主权。(对养老院“婴儿化”的评论)
成为一个人的战斗就是保持生命完整性的战斗——避免被削减、被消散、被征服,避免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将来想要成为的自己相断裂。疾病和老年使得战斗已经足够艰辛,我们求助的专业人士和机构不应该使之更加艰难。(呼吁尊重老年人规划自己生活的权力。)
无论是由于年龄还是健康不佳所致,随着能力的衰退,要使老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往往需要警惕认为医学干预必不可少的想法,抵制干预、修复和控制的冲动。(避免过度医疗的提醒)
死亡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这个敌人拥有优势力量,注定是最后的赢家。在一场无法获胜的战争中,你不会想要一个战斗到全军覆没的将军。你不会想要一个乔治.卡斯特,你需要的是一个罗伯特.李,一个既懂得怎样攻取能够赢得领土,也知道无法制胜时如何投降的人,一个明白如果全部所为就是苦战到底则会造成最大损失的人。(懂得适时放弃)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案例,老葛文德医生患病、失能到死亡的过程。
葛文德一家三口加起来有超过120年的行医经验,救治过无数病人,然而,老葛文德医生的治疗过程仍然经历了各种坎坷。
三位医生不得不一起经历焦虑、恐惧和痛苦,一次又一次做出近乎赌博的抉择。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葛文德医生实践了自己对衰老和死亡的思考,让老葛文德医生在平静安宁中离开这个世界。
这本书之所以值得特别推荐正是基于这些真实的案例。
葛文德是一位尽职的医生,也是一位负责的老师。在这些案例的处理中,直接给出了关键的答案,而不仅仅只是提出问题来探讨。
换言之,如果我们遇到类似问题,书中的很多方法和技巧都可以直接使用。特别是葛文德医生在处理他父亲的治疗和死亡中的很多想法和做法,尤其值得借鉴。
葛文德医生十分推崇“真正像家一样”的养老机构,倡导在生命最后阶段进行善终服务和姑息治疗。
他认为,医学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保证健康和生存,还是助人幸福。他说,无论什么时候身患重病或者受伤,身体或者心智因此垮掉,最重要的问题都是同样的:
你怎么理解当前情况及其潜在后果?
你有哪些恐惧,哪些希望?
你愿意为生存付出什么代价、不愿意做哪些妥协?
最有助于实现这一想法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四年前我还没有读到这本书,还不知道善终服务和姑息治疗。但我们凭直觉把父亲从医院接回了家,我和妹妹日夜陪伴在他身边,学会用各种方式减轻他的痛苦。父亲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渡过生命的最后两个月,在安排好所有身后事的第二天,在我和妹妹怀里停止呼吸。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中说过一句话:
没有哪一种布施意义大过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
葛文德说: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是的,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衰老和死亡的必然性,你的人生观会大不一样,你对待年迈的父母亲人的态度也会大不一样。
愿所有人都能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