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才知道,在2017年4月的第一个马拉松比赛日,全国多场马拉松都是在雨中进行的。于是就有了“自己报的马拉松,游泳也要把它完成”的文章标题。
提前一周就开始关注天气,杨凌在4月9号的比赛日始终都是有雨状态。8号早上出发时下着小雨。午后到达杨凌,阴天。
如果不是马拉松,我根本不知道距离西安80多公里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小而美的城。我不知该称其为“城市”、“城区”还是“县城”,甚至连名字的写法都有点乱。大街上所见之处都是“杨凌”,但到达车站叫“杨陵”南站。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干净而且安静。季春三月,随便一抬头,就是繁花迷人眼。
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室内领取装备高效快捷,室外广场则在进行第二天开跑前的热身造势彩排。活力四射的强劲音乐声给前来领取装备的参赛者在精神上提前热了身。
雨是从半夜开始下的。我迷迷糊糊希望这只是个梦。晨起看窗外,已然是细雨滴答。还好,在前一天领到的参赛装备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一次性雨衣。
春雨是细密的,不急不缓。这个飘着春雨的本应静谧的早晨,因为马拉松而变得热烈起来。随着巨大音箱发出的超高分贝音乐,雨中的检录、开跑有序而不拖泥带水。
雨中跑步于我还是第一次。赛前朋友们为我加油时,我就表示,也许会因为雨大而中途放弃也说不定呢。这是实话。我从来就没把完成全马当成一件需要拼命的事。
穿着连帽雨衣跑步,雨衣和耳朵周围皮肤的摩擦声被放大了无数倍传入耳内。当我在6公里处准备WC时,扯下帽子,才发现耳根清净是件多么美好的事。但同时也听到了一句不美好的话。一个男人在随处小便之后,看着在厕所外排队的女性参赛者,说:“女人干什么都麻烦!”这句话让我很愤怒。他的背上将一直有我鄙视的目光,直到现在。
“雨一直下……”张宇在雨里唱歌,无限深情。周作人在雨里写文章,有无限感想。在北京遭遇夏秋的“苦雨”之后,周作人十分怀念自己在浙东绍兴的故乡。那里的石板路和密集的河道,使得不论下多大的雨,庭院街道也不会被淹。人们更不会因为下雨道路泥泞而有碍出行。相对于石板路,马路在他眼中是“蹩脚的”。我现在就跑在雨中“蹩脚的马路”上。因为想着歌,想着如果脚下是石板路,配速变得很慢很慢。
对于我等跑渣来说,慢一点未尝不是件好事。正因为有了一个史上最慢前半程,才有了感觉能量满满的后半程。不得不说,杨凌马心机很重,它把半程的终点放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于是,所有半程全程的参赛者得以穿过整个校园。教学楼、图书馆、随处可见的春花草木,大学里特有的氛围一下子就让整个跑马过程变得生动起来。
但,马拉松真正的考验在后半程。杨凌马尤其如此。22公里后向北慢慢来到城外,26公里处向西,29公里处折返,开始了一段长达7公里的凄风冷雨阶段。雨还是那个雨,但城外的风明显大了起来。春天大体不会刮凛冽的西北风,但东风依旧会冷到骨子里。一次性雨衣虽然还披在身上,但早已千疮百孔。不管是作为挡雨工具还是防寒工具,作用都乏善可陈。从起跑就一直湿淋淋的双手,这个时候却被冷风带走了水分,由湿冷变成干冷。习惯性地想躲进袖子,才发现袖子是湿的,更冷。
雨一直在下,我一直在跑。跑产生的热量可以抵消一部分风的寒意。看着路边的志愿者,他们只能站在原地,有的披着雨衣蜷缩成一团。他们可能更难受。
36公里过后,终于拐弯了,不再顶风奔跑了,却开始了漫长的下坡。这个时候,跑步基本已经是机械动作了,但下坡却一定要控制落地姿势。于是,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在本来已经很慢的配速基础上再慢一些。心里一直念叨着:“这次又不能PB了”。对于跑渣来说,任何一个因素都是我放慢速度的理由(呵呵)。
最后一公里,跑道平坦了,心跳也加速了。终于扯掉披在身上的那块塑料布,我要轻松跑过终点。
照例拿到奖牌,留下一个纪念,匆匆离开。停止跑步,身体的感觉一下子变得很冷。回到住处掏房卡时,才发现手几乎已被冻僵。我长袖长裤还是这样,想到还有跑友着短衣短裤,心里不禁为他们捏了把汗。
坐在回程的列车上,身心终于得以彻底放松。跑了四个正式马拉松之后,突然找到了我为什么要跑的原因。为了瞬间的那种激动。每次在起点或终点,我都会激动,被澎湃的热情和漫长的奔跑而激动。在冗长的生活里,我愿意每年被马拉松激动两次,以证明我的心脏还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