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9夜11时读“笔记侠” 《信息过载,如何拯救你的“知识焦虑症”?》有感
有幸读到这篇文章,并深深认同,于我而言,这是我今天获得的一项“突破性知识”,都说make each day count,有此收获,值了。我以往曾意识到那种“顿悟”,就是读到一句话认为改变自己许多,却又发觉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不可重复;今天,通过读此文,得到了精准的定义、可行性的操作方法。
本人曾在某三线城市机关工作多年,在心灰意懒之际,机缘巧合通过国考考到部委。一路走来,当初低谷时对境遇改变的强烈渴望,自然伴随对获取知识的迫切,进而不可避免地有过深深的知识焦虑。如本文所分析的种种信息灾变,我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自己也曾痛苦地采取各种方法对抗:文中卸载手机app、应用市场上锁,而我一度买回功能机(16年诺基亚重出江湖的一款100多元手机,不知有人记得否);关于害怕错过,看报纸的方法就几经折腾,一开始只看《rmrb》,后来认为《jj日报》上经济分析可取,一段时间后积攒的不堪重负,发现走马观花毫无意义,又改为只读前4版等等,不一而足。而我直到看这篇文章之前,对待知识焦虑也还做不到心中有谱,仍然不时陷入焦虑。
我有一些自己摸索的、碎片的、不成体系的经验,发现竟然和本文中的解决办法不谋而合,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对此文深以为然。比如,我认为改变自己生活的几本书,一是戒烟,通过《这本书能让你戒烟》,戒掉了6年的吸烟史,我认为这本书起作用的地方在于,它让你感受内心的想法,感受到了,一些东西其实就释放掉了。二是自控,控制情绪、每日跑步5公里等,是随之而来的一本书《自控力》,发现《这本书能让你戒烟》运用了此书中讲述的同样的心理学原理。三是对工作毫无兴趣、颓丧,感觉没有努力的方向,是读了《优秀到不能被忽视》(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解决的,更准确是这本书的序言,2页纸,作者一心追求禅,认为修禅是他生命的终极意义,当他真的处于以前憧憬的场景,却发现并非如此而崩溃,我读到那里深深共鸣,并没有全部认同后续书中的理念,但是他的活生生的例子震撼了我、提醒了我也可能面临那种境况,从而改进了我的认知。
我以为,上述书中我读到的某句话、读时的某种感受改变了我,但如一开始所说,更多以为是可遇不可求的“顿悟”,也算是运气吧。此文中说,可以有目的性地,甚至每月获取2个“突破性知识”的想法,深深吸引了我。我深入剖析,才发现那些改变我的,实则就是心智模型,我认为同自己遵循的原则(一些书上讲,人要靠原则生活,这个心智模型与之类似)是一回事,比如我目前遵循的有一些:时时刻刻做让自己不舒服的事(走出舒适区)、遇事正反想(众人皆知病病而利利,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自律若是始终皮囊方得自由等等。这些原则,是每次遇到这样事情常常运用的,比如在电脑前,领导交办一个活儿,第一感觉我非常的不情愿,但理性思考后发现是不得不做的,那么就自言自语“病之为利、利之为病”,说服自己去找办这件事可能带来的正面效果,最不济总能活动活动身体吧,等等,状态确实会为之一变。
这篇文章将我碎片的感悟系统化了,我会据此完善自己汲取知识、处理生活的方法,做一个依靠原则生活的人、做一个不再知识焦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