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东前进小学参加未央区教师学进修学校于红梅老师主持的关于“打破学段壁垒,关注中小衔接”课例研讨活动,听了两节小学老师的语文课,带给我十分新鲜的感觉 ,让我对小学老师肃然起敬 。他们在认认真真教语文,他们的语文课才是我心中语文课该有的模样。用我们团队曹永兵的话说,就是“膜拜”!
作为中学老师,应该向小学语文老师学什么呢?首先,要学的是“纯”。纯净的语文课,纯粹的语文课。这两节课教学目标非常单纯、清晰,紧紧抓住语文课的学习任务来设计和组织课堂 ,可以说,每一分钟都在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干着语文的活儿。
第一节是由赵卫红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桥》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但不是简单地读一读、写一写 ,读准字音,辨清字形。而是对生词分类找规律来学习,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含义,通过回归原文的朗读来准确把握词语的用法 ,通过比较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词意。
第二节是《桥》的第二课时,由另外一位老师刘波执教。这位老师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开始引导学生对课文做进一步学习。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学、写颁奖词。
可以说,两位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两堂地地道道的语文课,纯纯正正的语文课。基于言语实践,读写结合 ,以语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课堂上时而是朗朗的读书声,时而是沙沙的写字声 ,时而是学生热烈地讨论,时而是静静地思考,时而高高地举起小手……
其次,要学的是“细”。细腻,细致,细心。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上设计的这样一个细小的环节,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书写课题,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或在空中写,或在本子上写,老师边写边强调笔顺,指导学生书写。具体到“桥”的左边木字旁怎么写,右边的“乔”的悬针竖怎么写。
赵老师以“咆、哮、呻”为例,让学生探究带口字旁的字怎样写。学生总结出“口“要写在左上角,并且要写小一点。
学习反犬旁时,先从“犬”的演变开始探究,从甲骨文、象形字到形声字,学生们既学到了反犬旁的表意规律,又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老师在此过程中没有使用“”甲骨文、象形字、形声字、形旁、声旁”这些术语。正如王荣生教授说的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知识,口中无术语”。
最后,要学的是“实”。训练实,拓展实。无论是第一节课的字词学习,还是第二节课的拓展训练,都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地训练,脚踏实地地拓展。
听过初中很多华而不实的公开课,特别是拓展延伸部分,很多老师都是为了拓展而拓展,为了博人眼球而拓展。有老师由《老王》拓展到“脱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今天刘波老师的拓展真的做到了自然、实在、高效。拓展材料在刘老师观看了近年所有的《感动中国》视频,从中精心挑选出来剪辑而成的 ,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功夫不负有心人,拓展训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学生当堂仿写颁奖词时,精彩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为之点赞。
做好小学与中学的顺利衔接 ,需要小学老师与中学老师的互相了解与学习。中学语文老师应该俯下身子向小学老师多学习,多一些沉静,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在 ,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深入,少一些肤浅。